我们知道在干燥环境下,电阻率较高的物质在摩擦、分离、粉碎、受热、受压和撞击后都会发生摩擦起电后容易产生静电。
从微观上探讨静电产生原因,例如A、B不同性质的物质互摩擦或接触时,由于它们对电子的吸力各不相同,在两物体间发生电子转移, 使A物质失去一部分电子而带正电荷,B物质获得一部分电子而带负电荷,也就具备了产生静电的条件。
有一些生产和生活场合我们需要利用静电,例如静电打印、喷漆、除尘等。但是也有很多场合静电如果不加以抑制会造成一些危害。静电的危害主要分为使人体受电击、影响产品质量和引起起着火灾、爆炸三个方面。
1. 使人体受电击:当人体接近带电物体的时候,或者带静电电荷的人体接近接地体的时候,会被静电电到。
2. 影响产品质量:在电子行业中,特别是芯片等精密行业会因静电放电而引产品良率下降。
3. 引起起着火灾、爆炸:在加油站、可燃气体等可能由静电火花引起爆炸。
在秋冬季节天气比较干燥,人体很容易产生静电。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电荷的累积,比如室内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尽量使用天然纺织物,而不要使用化纤质地的衣物。
当人体上已经积累了一些电荷如何避免静电击打,我们可用手掌芯握住身上的钥匙这样的小金属器件碰触大门、水龙头、椅背、等金属物件,消除静电后,再用手去触摸。也可以将手掌芯碰到墙上或者接地良好的物体上放掉静电。再用手去触碰。
在一些生产车间里面,在印染厂里棉纱、毛线、人造纤维上的静电,会吸引空气中的尘埃,从而使印染质量下降。有些厂由于原料入料、物料搅拌、成品输送或分装等摩擦产生静电,严重者造成火灾。
防止静电的方法:同样也可以增加工作地点的空气湿度,以减少静电的产生。或者在机器设备上增加接地线,及时把静电导入大地。
特别是精密设备的电子工厂中,静电防护的措施更是非常多的,比如需要身穿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服里面嵌织着导电丝,利用金属纤维和防静电合成纤维的电晕放电与泄漏放电机理,消除衣服及人体带电。在进入车间后还要对身体上的静电进行放电才可以到生产区。还要佩戴防静电手环,防静电手环是由导电松紧带、活动按扣、弹簧PU线、保护电阻及插头或鳄鱼夹组成的,其中弹簧PU线、保护电阻及插头或鳄鱼夹这些部件可提供由人体到地的有效的静电泄放通路。
一般的保护电阻大约在1M欧姆左右,这么大的电阻主要可以保证人体万一不小心触电后和不受伤害。戴手环时手环与皮肤良好接触,这样皮肤上所带的静电才能通过腕带和接地线将人体的静电放泄到大地。
新购的商品房,入住后发现房屋有裂缝,房子是否不安全,还能住吗?估计每个购房人都有此担心,这要分情况讨论:第一种:填充墙部位裂缝。现在的商品住宅,一般为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承重的构件为混凝土构件,承重构件之间的墙体为砌块填充墙结构(就是日常说的砖),由于热胀冷缩原因,尤其是北方冬季供暖后,砌块与混
2025-05-24 18:05:14
很多人装修的时候都需要进行填缝剂填缝的工作,因为瓷砖贴砖的时候,都会留缝,那很多业主要愁填缝的事情了,室内的填缝一般没什么问题,操作也比较简单,主要还是外墙的,或者室外一些地面的,因为室外一般留缝都比较宽的,我们通常叫宽缝,室内的缝隙叫细缝。那问题来了,外墙为什么有些客户说自己的填缝泛白了呢?宽缝填
2025-05-24 18:04:20
屏蔽电磁波的最佳方法以下是一些屏蔽电磁波的常见最佳方法:1.金属屏蔽:原理:金属材料对电磁波有良好的反射和吸收作用。电磁波在遇到金属表面时,会在金属内部产生感应电流,这个电流会反过来产生一个与原电磁波相反的磁场,从而抵消或减弱原电磁波的传播。具体方式:可以使用金属板、金属网或金属箔等材料。例如,将金
2025-05-24 17:39:20
风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现象,那为什么会有风呢?其实风就是空气流动时的一种外在表现,当我们看见树叶晃动,我们就知道起风了,也就是在树叶的周围有空气流动了。所以造成空气流动的原因就是风形成的原因。造成空气流动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人力形成,一种是自然形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多的就是第一种人力形成的,比
2025-05-24 17:00:03
最近准备装修,家里人在装不装吊顶上有了分歧。我想在家里做无主灯设计,有吊顶更好看。老公却觉得不经济,除了阳台、厕所和厨房外,其他地方做个“局部吊顶(边吊)”就行了。想要问问兔菇凉有没有什么好方案。家里装不装吊顶一直以来备有大家关注。兔菇凉认为,吊顶可以简化但有些地方不能不装。所以今天兔菇凉就来着重讲
2025-05-24 16:36:03
1.门楣:又称为门梁,位于上方,用于承受重物和支撑檐口。2.柱子:位于两侧,用于支撑门楣和檐口,同时具备装饰和象征意义。3.榫头:也叫榫眼,是置于门楣和柱子的凸起部分,用于连接门楣和柱子。4.额枋:位于门楣上方,是一块扁平的石头,用于加强门楣的承重性能。5.斗拱:也叫“牌楼梁”,是门楣与柱子相连的弧
2025-05-24 16: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