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条百科 - 专业百科知识分享的网站 手机版
首页 > 百科 >

为什么炒菜糊锅还不熟(自己炒菜粘成糊,大厨炒菜从不粘锅?)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2-16 18:20:25    

其实要想做到不粘锅,也是需要相当的技巧的,最好的例子就是,饭店的大厨,炒菜很少出现粘锅的情况,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探讨这件事,炒菜会发生粘锅的科学原理。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粘锅的全过程

锅达到一定温度-》食材贴到锅底(莱顿弗罗斯特效应起效点)-》食材与锅底结合并无法移动(不沾涂层以及油起效点)-》食材进一步被加热到固化温度(控制温度并翻炒可避免发展到下一步)-》食材被加热到碳化温度(烧结成蜂窝状),产生大量焦油及有害物质,有糊味无法食用

可见在整个过程中,只要中间任何一步被打断,就不会造成最后的粘锅,程度也是逐步加深,可能到最后就变成糊锅了,小伙伴们一定要注意。

下面来详细说一下莱顿弗罗斯特效应是如何形成的

1)必须存在足够的温差,铁锅在烧红时温度大概是600度,但正常烹饪最高300度左右(因为油是导热介质,如果锅超过油的烟点直接就产生糊味),而含水食材沸腾吸热,国内食材维持100度左右,这样温差大概1-200度。

2)食材必须含水,不产生蒸气的话,食材几十秒就会突破200度并碳化。

3)一般需要油做助剂,实际烹饪中起导热的作用(手摸90度的木材不会觉得烫,而90度的金属能很快烫伤),热量迅速的传导到食材有利于产生更多蒸气,从而更不容易贴到锅面。

4)油本身也是一种涂层,可以降低表面能,烧红铁锅煎蛋,就是典型的莱顿弗罗斯特效应的例子,但是这样煎的鸡蛋由于温差太大,会一面半生,一面糊掉,并不是正常炒菜流程,但可以明确的展示出蒸气达成不沾的能力。

正常饭店炒菜流程,首先预热锅,锅的温度加热到200-300度,放油,均匀涂到锅底后立即下食材,这时候油作为导热液体,迅速加热食材表面,食材表面水分剧烈沸腾,莱顿弗罗斯特效应主导,形成一层蒸汽膜,达成不粘。而这个过程里重点是温差的维持,家用炉灶受限于最大功率5.2Kw(一般质量的4Kw),稍微食材多一点,或者水多一点,就会比较容易粘锅。

相关文章

网线为什么顺序(网线的A标与B标怎么区分)

首先我们结合上图观察并且要明白网线内部有八条线芯,用不同的颜色标识,网络水晶头也是有八个孔,分别插一个线芯。网线水晶头连接方法有A标与B标,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线序,互联网规范里的A标和B标是T568B和T568A两种接法,这两种接法看似没有什么不同,但在使用过程中是有所差别的。A标和B标的区别主要是

2025-05-03 09:53:24

为什么要合理收纳呢(这些收纳技巧让你轻松整理家!)

“杂乱的空间让我们感到压力和混乱,对吗?” 有没有过这样的感受?无论是厨房、衣柜还是书架,东西堆积如山时的挫败感简直难以言喻。但是你知道吗?只要掌握一两招巧妙的收纳技巧,就能让家里瞬间焕然一新!尤其是对于那些“懒人”来说,这些小技巧就像是魔术命令,让你轻松实现家里的“整洁自由”。第一招:分类收纳,找

2025-05-03 09:51:29

长寿花叶子为什么会变红

长寿花是短日照植物,虽然需要充足光照,但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特别是是夏季直射光会刺激叶片产生花青素一种保护性色素,导致叶子变红。移至散射光充足处或使用遮阳网过滤强光,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长寿花会通过合成花青素增强抗寒性,叶片边缘或整体可能逐渐变红尤其在秋冬季节。保持温度在15-25℃之间,避免骤冷

2025-05-03 09:48:11

为什么房子买朝南啊(住宅风水方位有何讲究)

住宅是人们的最惬意的场所,是属于个人的财产,而且可以全身心放松的地方,住宅的风水也是购房时的关键,方位是重中之重,那么今天随小编来了解一下住宅风水方位有何讲究?选购时应注意什么呢?一套住宅所需要的花费不是一笔小数目,所以选购时我们的多方位考虑全面,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住宅风水方位有何讲究呢?一、南北形

2025-05-03 09:47:01

山墙为什么防火(古建筑墙体概述)

一、古建筑墙体的作用古建筑墙体广泛应用于建筑室内外不同位置处,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1)承载作用 主要应用于砖木混合结构的房屋中,常见做法为:后檐墙不设木柱,屋架荷载由前部木构架和后檐墙共同承担,或者整个建筑均不设木柱,屋盖和楼盖重量直接搁置在砖墙上。(2)围护与分隔空间 主要应用于传统木构架结构

2025-05-03 09:45:53

丝瓜为什么死(如何种出优质高产的春丝瓜?)

丝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瓜类蔬菜,因其营养丰富,味道清爽,口感丝滑,因此深受一部分人群喜爱;丝瓜适应性较强,易于管理,产量很高,它也是农民非常喜欢种植的一种作物;春暖雁来时随意点上几棵,无论是在简陋的农家小院,或是在粉黛琉瓦的房前屋后;还是在错落有致的菜园篱笆周围;用不了多长时日,我们就能见到丝瓜蔓任

2025-05-03 09: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