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砖开裂
整砖开裂多发生在高吸水率的瓷片(卫生间厨房用的墙面砖),低吸水率的瓷砖比较少。
(1)瓷片为什么容易裂?
原因:瓷片本身的物理性能决定了其发生后期开裂的概率高,基本都是坯体被拉裂后,导致釉面开裂。
因为瓷片吸水率高(吸水率一般15%~18%),强度低(破坏强度一般只有1000N,断裂模数只有20Mpa左右),而全瓷的瓷砖吸水率低(0.5%以下),强度高(破坏强度一般有2000N以上,断裂模数达40Mpa以上),因此,在同样的铺贴条件下,瓷片开裂的概率高很多。
(2)瓷砖为什么会整砖后期开裂?
原因:瓷砖受到的外力远远大于瓷砖本身的强度,外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基层未处理合格:基层不稳定或是下沉、变形、开裂,或是特殊基层未加固(如烟道、阳角处)
2)辅材使用不当:水泥标号过高、纯水泥或是水泥中加入砂过少、瓷砖胶收缩太大、瓷砖胶性能太差
3)施工工艺不规范:空鼓明显、水泥砂浆失水过快、基层处理不当(如刷过防水后未做界面处理)、泡水不均匀或泡水时间不够、粘结砂浆层太厚等
4)瓷砖性能不佳或是背面有隐裂纹:强度过低、抗釉裂性或是抗热震性不过关、湿膨胀过大、背面有隐性裂纹
(3)预防措施
1)基层处理:基层需要处理合格,确保基层稳定,特殊基层需加固处理(如烟道需拉钢丝网加固、卫生间防水刷过后需要表面做界面拉毛处理等)
2)铺贴辅材:不能使用纯水泥铺贴,上墙使用水泥砂浆时,水泥和砂的比例一般3:1或4:1,用预拌砂浆或瓷砖胶代替水泥砂浆,可以有效降低开裂发生的几率。
3)施工工艺
a.采用薄贴代替厚贴。传统的厚浆铺贴,水泥砂浆太厚,水泥砂浆越厚,水泥砂浆在凝固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力就越大,对瓷砖的破坏力就越强
。因此,如果采用薄贴(薄贴一般要求水泥砂浆厚度控制在1CM以内)代替厚浆(传统的厚浆基本2CM以上),瓷砖开裂的可能性就会大大
降低。薄贴时,应先对基面用水泥砂浆粗找平,待找平层强度合格再薄贴。如使用瓷砖胶或是预拌砂浆代替水泥砂浆,可以有效降低开裂发生的几率。
b.正确使用背胶。高吸水率的瓷片千万不能刷背胶,瓷片如果刷了背胶,会导致瓷片受到较大的剪切力,导致瓷片发生后期开裂或是断裂。
背胶只能用于低吸水率的瓷砖,双组份背胶比单组份更安全。
c.泡水。高吸水率的瓷片,无论使用水泥砂浆还是瓷砖胶铺贴,都应充分泡水(一般泡水1~2小时);低吸水率的全瓷瓷砖无需泡水;
4)空鼓的危害:辅材及施工工艺要规范,尽量避免出现空鼓,空鼓后因瓷砖受力不均,很容易导致开裂。
传统工艺和薄贴工艺优缺对比
(4)其他问题
1)防水层处理不当,容易引起瓷片开裂分析
防水层如果太光滑,且未做界面拉毛处理,会出现水泥砂浆与防水层脱落而与瓷砖粘结很牢固的现象。
此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卫生间比较多,敲击有咚咚响类似空鼓的声音,瓷砖取下来时,与防水层基本不粘,与瓷砖粘结牢固。
正常情况下,如果水泥砂浆与基面和瓷砖都粘结牢固时,水泥砂浆产生的收缩力会被瓷砖和基层均衡承受,让瓷砖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而
不发生空鼓。但是如果与防水层不粘,就会导致瓷砖承受双倍的拉力,水泥砂浆会将瓷砖拉变形(瓷砖起拱),严重时坯体被拉裂,釉面就会有开裂发生。
(遇到此种情况,可以将瓷砖取下,看瓷砖是否变形严重(一般是起拱),如图片)
2)有规律的连贯性开裂
一般是基面开裂或是铺贴层有开裂,此种现象跟瓷砖质量关系不大。(墙地面
下沉或变形严重、埋有水管的位置、烟道处)
连续开裂
第3章3这阳间的风太过凌厉,吹得我的魂魄几乎要四散开来。我明明早就没了心脏,却仍旧能感受到剜心刺骨之痛。孤魂野鬼是流不出眼泪的。听到这个问句,顾言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他
2025-09-11 09:06:17
“张总太酷了吧!张氏人手一辆车,那可是几百辆车啊!”“全天下除了我们张总,还有谁这么阔绰,我愿意为张总做一辈子牛马!”员工们你一言我一语,一旁车企的负责人恭维着,“张总,我这一年
2025-09-11 08:22:13
顾总非要娶我,又不爱我,一部引人入胜的小说作品,由苏星禾66倾力打造。故事中,千羽顾景辰经历了一系列曲折离奇的遭遇,展现出勇气、智慧和坚韧的品质。千羽顾景辰面对着挑战和困难
2025-09-10 16:40:11
第一章:709号房:甜蜜守则第一条-杀死你的爱人夕阳最后的余晖像融化的金子,淌进红月公寓709室新擦亮的落地窗,在地板上铺开一片暖融融的光斑。空气里浮动着新家具的淡淡木香,混合
2025-09-10 14:31:17
第一章燕园初雪十一月的北京,第一场雪来得猝不及防。宋淑姬站在未名湖畔,看着雪花无声地落入湖面,瞬间消融。她裹紧了驼色羊绒围巾,这是离家前母亲亲手为她织的,针脚细密得如同母
2025-09-10 14:20:05
还没说完,就传来林星然的冰冷嘲讽:“宋泊简,也知道怕?记住,这次不过是给你一个教训。”“学乖一点,别想着再欺负阿临。”如同一盆冷水淋下,宋泊简浑身僵住,定睛一看才看清了林
2025-09-10 12:2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