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条百科 - 专业百科知识分享的网站 手机版
首页 > 百科 >

人们为什么发明暖气(1分钟了解人类采暖进化史)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10:05:32    

而人类进化了这么久,我们的取暖进化史又是怎样的呢?


当人猿进化成人类后,面临的第一个挑战便是:失去皮毛后,如何抵御可以夺走生命的寒冬?洁白美丽的冰雪世界,能轻易夺走人类的一切甚至生命。直到钻木取火的出现,寒冷的冬夜不再可怕。热能从此成为人类获取温暖的必需品。

然而,大风、大雨袭来,钻木取火可就不那么灵光了。对此,古人发现,将火堆移入相对封闭一些的环境,可保持火焰长时间不灭。火盆的出现稍稍解决了篝火取暖的不稳定性。

其实火盆并没有使热量得到扩散,而人为了取暖啥也做不了了,只能整天围坐在火盆边。勤劳的古人自然受不了冬天的无所事事,然后发明了火炕。利用做饭的烧柴使火炕发热,既解决了坐卧起居问题,又可以保持室内较高的温度。
火盆、火炕的出现推动了时代的进步,但也有不完美之处,容易一氧化碳中毒。

到了隋朝,出现了可便携的手炉脚炉,但只有贵族小姐及皇宫中的夫人们才可以使用。
然后,人类的智慧果然是不可限量的。工业革命来了!

随着蒸汽时代的到来,瓦特开创了取暖的新篇章——创造出第一代的金属散热器,热能器具也就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不过,蒸汽取暖带来了温暖,同时也带来了忽视的污染。

那么,到了现代,人类采暖进化史是怎样的?

林内采暖进化史

林内多年来积累了大量“产生热能”和“将热能转化为便于利用的形式”技术和技能。在“热能资源”与“人类生活”的调和方面,积累所有技术知识,为环境保护和文明进步作贡献。

林内建立之初,制造了第一代采暖炉产品,用电力取代火的取暖方式。
1957年,燃烧技术变革,林内与斯旺克公司技术合作,出产了第一台燃气红外线取暖器。


90年代,环境技术变革,冷凝式产品开发成功。21世纪由于科技变革,采暖方式也逐步向智能化转型。无论是北(干)方(冷)的物理攻击,还是南(湿)方(冷)的魔法攻击,相信林内都能应对自如。

相关文章

细沙为什么开裂(沙子的选购攻略)

在家居装修中,地面、墙面等找平以及瓷砖、大理石的铺贴都需要用到水泥砂浆来增强吸附能力,水泥砂浆是重要的装修辅料。其中沙子是水泥砂浆里的必需材料,如果水泥砂浆中没有沙子,那它的凝固程度将几乎为零。下面,就由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沙子以及如何选购到质优价廉的沙子。Part1:了解从零开始 沙子基本知识介绍

2025-05-04 10:50:01

木纹砖为什么不好打理(木纹砖值得选吗?)

喜欢木地板的视觉效果,可又担心木地板不耐潮、发霉、难打理等缺点,那么木纹砖就是你最佳的选择,铺设木纹砖可以做到90%的木地板逼真效果,如果不是贴近细看,压根看不出来是木纹砖还是木地板!而且木纹砖比木地板有着更耐用、防水、好清洁打理等优点,所以现在很多人装修都会考虑选择木纹砖了!那么木纹砖到底值不值得

2025-05-04 10:32:42

为什么床头向南(“床头四不向,富贵人安康”)

床就像卧室的心脏,是人们休息和睡眠的避风港。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有一句经典的话:“人生百年,有一半时间在白天度过,另一半时间在夜晚度过...而床,正是与我共度半生的伴侣...”正如古人所说:“床乃一生休息之所。”因此,他们对床的位置摆放极其重视。古代家居的布局中,卧室的设置至关重要,特别是床头的朝

2025-05-04 10:32:01

为什么要使用砚台(歙县砚石:中国传统文化重要工具)

砚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工具,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据说,最早的砚台是由玉石制成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青石砚台。砚台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选料、开凿、打磨等。砚台的形状也有很多种,有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砚台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学问、文化和智慧。在古代,读书人都会使

2025-05-04 10:29:47

橡胶为什么导电(如何预防橡胶起静电现象)

橡胶是一种容易起静电的物质,其主要原因是橡胶材料表面的电荷积累。橡胶内部的电荷与表面的电荷相互作用,形成了静电效应。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橡胶起静电呢?首先,为了避免橡胶起静电,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入导电材料:在橡胶材料中添加导电物质,如碳粉、金属颗粒等,可以有效减少橡胶的电阻,防止电荷积累

2025-05-04 10:28:13

为什么带沉香气色越来越好(佩戴沉香有什么作用?)

长期佩戴沉香会有什么样的变化?沉香的味道清幽淡雅,有如花香、果香、密香、药香,却无法准确描述。常常闻着沉香所散发的香醇,清甜回甘,通体舒畅,令人神清气爽,心生愉悦。遇到抓狂的事情时,抬起手腕呼吸深入这幽香,那股香气会直冲百汇,复沉丹田,渗透到你的全身舒适、安详、淡然的感觉油然而生,让人产生舒缓、 放

2025-05-04 10:2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