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条百科 - 专业百科知识分享的网站 手机版
首页 > 生活 >

毕业学校把档案发到自己手里怎么处理

223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14 18:30:09    

正常情况下,全日制统招学历的档案都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处理,有工作的毕业生,可以让用人单位凭《报到证》到学校调取毕业生的档案。没有工作的毕业生,报到证开回原籍,学校会按照《报到证》的地址将档案转回原籍。但也有一些毕业生会遇到学校把档案交给自己,学校的这种做法是极其不负责任的。档案一旦流入个人手中,就会产生很多的麻烦。

档案是机密文件,必须存放在专门的档案机构。如果档案处理不好,会影响到国企入职、考编、考公、考研、评职称、落户等,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毕业后档案需要正确处理。

那么,毕业时学校把档案给自己了怎么处理?

当我们收到学校寄来的档案,一定不要拆开。我们需要立即与学校就业办的老师联系说明档案的保管事宜,档案必须公对公的转递,最好是以学校的名义转到以下几个地方,个人保管的档案很容易被这些单位拒收。

1、将档案转到用人单位。但是存放档案的单位一定是拥有存档权的国企、事业单位。比如我们熟知的政府机构、银行、学校等事业单位。毕业后就业于此类单位的同学,可以由学校将自己档案存放到用人单位里,这一类同学手续相对简单便捷。

2、将档案转到人才中心。将档案存放到人才中心还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①单位是私企,私企没有存档权,因此可以由学校将档案转到单位所在地的人才中心中进行托管。

②没有就业,可以由学校将档案转到户籍所在地的人才中心中进行托管。

3、将档案转到升学高校:有些毕业生在大学毕业后继续就读研究生。那么,需要本科学校将档案转到升学高校。

如果学校老师不能以学校的名义帮我们处理,那么,我们可以试试运气,问一下人才中心能否接收个人携带的档案。根据相关规定“严禁个人保管本人或他人档案,转递档案时应严密包封并填写档案转递通知单 ,通过机要或派专人送取,严禁个人自带档案转递。”很多人才中心不想冒这种风险。

如果人才中心不接收,我们找一下社会上的档案服务机构帮忙托管档案。

 

相关文章

猫为什么入人家(狸花猫进家门预示着什么?)

狸花猫野性十足,却也可以家养,有的狸花猫还会突然进家门,这又会有着什么预示呢?狸花猫进家门并不预示着什么,狸花猫突然出现可能是家里有美味的食物引诱了猫,也可能是家里有其它的猫吸引了狸花猫的到来,可能是为了寻找异性的猫,也有可能是好奇驱使了猫的到来。狸花猫是什么样的猫狸花猫原产于中国,属于自然猫。狸花

2025-05-11 04:01:49

地暖为什么排水(地暖为什么要放水?)

地暖舒适度高,是冬季采暖的最佳选择。很多地暖用户都知道,地暖有时是需要放水的。那么地暖为何要放水,什么时候给地暖放水,又怎么给地暖放水呢?一般,地暖不热和长时间不使用时,就可能需要给地暖放水,具体方法请看下文。管道内有气导致地暖不热地暖不热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一个原因是由于管道内有气,导致

2025-05-11 03:57:40

苗木为什么要包(嫁接后的苗木长时间不发芽,怎么判断它是死是活?)

嫁接过果树苗木的人都知道,接穗发芽最快的只要7天甚至更短,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最佳的发芽时间都是在嫁接后的第10到20天之间。由于品种不同,还有嫁接时间的不同,以及生长环境的不同,所以嫁接后接穗的发芽时间都是有一些差别的。在适合苗木嫁接的阶段,接穗发芽的速度通常都会快一点,平均15天就可以正常出芽。

2025-05-11 02:43:59

混凝土强度为什么很高(为什么有的混凝土早期强度高)

混凝土强度是工程质量控制和工程验收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必然成为混凝土企业技术人员、施工单位等关注的重点。在混凝土生产和工程实践中经常会遇到混凝土早期强度(7d强度)偏高,28d以后强度增长缓慢,即“前期畸形,后期不良”。混凝土早期强度过快的增长,一方面影响后期强度的增长,另一方面早期强度过快增长往往伴

2025-05-11 02:26:45

吊兰为什么烂叶尖(如何防止吊兰叶尖枯萎)

经常注意浇水、喷水,保持盆土及周围空气湿润。因它的叶片较多,又悬于空中,或放置阳台通风处,需水量较多。这就要经常向盆土和叶面及盆周围浇水、喷水。一般夏、秋季每天可早晚浇、喷水1~2次;冬、春季可4~5天浇水一次,冬季少浇,春季稍多些。在每次喷水是加入新高脂膜这样才能保持盆土湿润,空气潮湿,同时还要及

2025-05-11 01:25:15

打水泥为什么裂缝(浅谈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裂缝原因及预防)

引言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造价较低、施工方便和快速,并且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在路面上行驶比在沥青路面上节约油耗可达10%~15%。因此,近几十年来,水泥混凝土被大量投入到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但随之也出现大量的裂缝现象。其实,很多裂缝是可以避免的。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对其生成原因不够了解,没有及时采取措施

2025-05-11 01:2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