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热潮中,不少年轻人都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在万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光荣的公务员,为当地建设奉献自己的心血。
而国家公务员考试,也由此成为了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是保持政务团体不断更迭的一种手段。
但这终究是现代的人才选拔制度,那在我国古代时期,又是如何对社会人才进行选拔的呢?
事实上,我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发展,可谓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就连当今的国考,也是由古代人才选拔制度衍生而来的产物。
而根据选拔形式来划分的话,古代具体可用科考制度作为分水岭,分为前科考时代和后科考时代。
前科考时代,顾名思义,就是在科考制度出现的时期,即隋朝之前的朝代。
在这一时期,能够率先称得上“选拔”的制度,应该就属周朝所用的“世袭制”了,也就是世卿世禄制度。
当时,商纣王暴虐无道,周武王号令天下义士,举起了一杆反抗商朝的大旗,并历经多年斗争,期间还发生一场古时最大的战争-------牧野之战,最终在尸山血海中建立显赫千古的周朝。
面对如此庞大的国土范围,新建的周朝急需大量人才来帮忙协助管理,可相较于商朝先前的体量,周人的数量实在太少了。
而且,商朝刚刚覆灭,周人很难相信先前的商朝旧臣,他们很担心商朝旧部一旦得势,很可能会趁机复辟。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朝就想到了新的分封世袭,简单来说,就是按照推翻商朝的功劳,或者是与周天子的血缘关系,来重新分配土地管理权限,并赋予这些土地能够世袭的权利。
如此一来,周朝既提高了皇族地位,又成功选拔了一批忠心的治国能人,毕竟能够帮助周人击溃商军的功臣,又怎会是庸人呢。
另外,这些人手中大多都沾满了商人的鲜血,这意味着,他们不可能再助旧部复辟商朝,这让周天子大为信任。
最后就是在世袭制的影响下,这些人也会变得更加忠诚,且土地的继承人也能始终保持忠诚,这对于周朝而言,简直就是两全其美的计策。
但令周天子没想到的是,“忠诚”也是有时效性的,这些分封在外的诸侯在历经几代传承后,对周朝的认同和臣服感早已荡然无存。
最终,随着礼乐的崩坏,以及各诸侯的反目,纷争不断的春秋战国时期来临,周朝名存实亡。
在这一时期中,秦国为了能够快速崛起,实行了一种新型的人才选拔制度--------军功爵禄制。
这种制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打破了旧贵族垄断上层的局面,因为只要军功足够卓越,那平民也同样能拜将封侯。
因此,在军功爵禄制的加持下,大量的寒族人才投入到秦国怀抱中,并帮助它迅速完成了崛起,甚至还完成了统一六国的伟业,建立不可一世的秦朝。
当然,如此快速的崛起,必然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比如大量汉族的涌入,就造就了秦朝内部的势力抗争。
这种内耗式的相争,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秦朝的毁灭,致使秦朝仅二世就走向消亡。
不过,作为继任者的汉朝,也遇到了当年周朝的窘迫,他们也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巩固偌大的疆域。
汉高祖刘邦在吸取了前朝教训后,开辟出一种全新的人才选拔制度,那就是察举制。
简单来说,就是汉朝的各个郡县,都可以对当地人进行考察,并向朝廷举荐。
而举荐的理由也极为宽泛,可以是恪守孝道、清廉的孝廉,也可以是满腹诗书的茂才,又或是为人刚正等。
但郡县的举荐来到朝廷后,又有专人会进行细致的考察,如若此人确有能力,那就录作朝廷官员。
该制度的实行,也让平民的子女拥有了出头之日,同时还平衡了旧贵族的垄断,让汉朝朝廷爆发出相当的活力。
然而,如此好景并不长,长期的郡县举荐,让汉朝朝廷中逐渐出现了派系之风,比如同一郡县的官员就会相互包庇,又或是郡县长官直接伪造举荐材料等。
这样的腐败,让汉庭成为了党争的战场,使得汉朝气数逐渐衰微,最终在东汉时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黄巾之乱。
尽管,在各地义军的镇压下,黄巾之乱被彻底平定,但汉庭却也因此名存实亡,三国纷争由此打开了大门。
在这样的背景下,曹魏重臣陈群,主张对人才选拔制度进行改革,他摒弃了地方举荐的环节,因为这就是察举制腐败的来源,而改为由朝廷亲自考察。
于是,新的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诞生了,也就是由朝廷遣人到各地发掘人才,并根据人才的才能,来对其进行等级评定,具体可划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个品级。
最后,朝廷会根据人才的品级,来酌情录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地方做大的可能,但也引起新的问题。
原来,地方腐败虽然被遏制了,但以姓氏为核心的士族却趁机做大,简单来说,就是一些大姓士族会提前买通来到当地的考察官,让他们主要举荐本族人。
由此就造就了新的腐败景象,那就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最终,诸如司马家这样的士族崛起,也让三国走向了灭亡,晋朝由此成立,并继续沿用九品中正制。
然而,士族本身就是一个利益集团,他们根本不在乎当政者,完全只考虑家族的利益。
因此,晋朝在士族的推动下,发生了“八王之乱”的夺权事件,耗尽了晋朝的对外能力,致使外族大肆入侵,华夏进入混乱的南北朝时期。
好在陈国和隋出现,分别统一了华夏南北,而后隋南下灭陈,建立了强大的隋朝。
期间隋炀帝杨广,在吸取前几朝更迭的原因后,认为察举式的选拔是存在弊端的,故他主张废弃察举,改为用考试来判定人才。
于是,以动笔考试为主的科举制登上历史舞台,可隋朝气数实在太短,科考才建立不久,便被唐朝取而代之。
好在李世民也认同科举制,就将其也作为唐朝的人才选拔制度,之后还延伸出多种科考科目,比如明经科、明算科、明法科等,其本质就是对人才的分类录取。
而到了武则天时代,又独创了殿试和武科,殿试就是直接到皇宫进行考试,由武则天直接命题,这不仅杜绝了舞弊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学子们对武则天的崇敬。
至于武科的存在,则是为了让唐朝能保持尚武气息,尤其是让百姓们知道,不会读书也没关系,只要有一身好武功,照样可以出人头地,这加大了寒族入仕的机会。
之后的宋朝,则在此基础上,继续抬高了科举的规格,加入了类似今日高考封锁的“锁院”制度,还采取“糊名改卷”的方式,这也是今日考试改卷的雏形。
但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这意味着,宋朝朝廷尤其注重文试科考,而武试则只能算“顺带”举行的。
后来,在王安石改革的推动下,宋朝干脆删去了文试冗杂的科目,全部都只考进士科,这也奠定了随后科举落寞的基础。
尤其是到清朝时期,单一科目的考试变得越来越僵硬,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八股取士”,让朝廷选得的人才,大多是思想僵化的人。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清廷的腐化,并最终让我国经历百年屈辱,好在中国共产党的出现,让人才选拔有了新的发展,那就是高考。
高考规则的设定,吸取了历朝历代的优点,摒弃了古朝的缺点,尤其是科目单一化,以及选材呆板这两点。
所以,1952年的首届高考,共开设国文、数学、化学、中外历史地理、物理、政治常识、生物、外语,共八个科目的考试,计量的分数是八个科目的总数。
而根据高考的规则和多科目的特点,我国随后开辟的公务员考试,也沿用这些特点,甚至还融入了带有察举意味的面试环节,让选拔显得更为完善。
因此,从这一点来看,现代选拔制度要显得更为科学一些,毕竟,现代选拔是在借鉴了古代选拔后,而得到的“改进产物”。
近年来,许多人在墙面装修的时候,都会选择刷乳胶漆,乳胶漆颜色丰富,耐脏和耐擦洗性出色,实用性高。但是,为何有的人家里的乳胶漆总是容易出现开裂,经过有老师傅提醒,才发现原来是这5点没做好。1、墙面粘结强度不够许多人在房屋刷乳胶漆后,老是出现开裂和空鼓,这主要因为墙面粘结强度不够,建议大家,将原先的墙皮
2025-05-12 23:48:02
安全插座到底要如何选择?选择什么样的安全插座才能保证儿童安全?现在市场上安全插座五花八门,个个都声称是“安全插座”,这给广大家长们在选购中带来了不少困扰,众所周知,市面上所谓的“安全插座”其实并不安全。伪劣产品众多。这也严重威胁儿童的用电安全。前段时间央视《每周质量报告》节目也曾对当前市场上的插座安
2025-05-12 22:58:21
买了大红酸枝家具,偶尔听到炸响怎么办?其实大红酸枝家具炸想属于正常现象。那是红木家具开裂发出的声音,不必大惊小怪。小编在网上查看到很多用户在购买大红酸枝家具之后,发现家具会有炸响的现象,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中的原因以及维修的方法:红酸枝家具之所以容易开裂炸响,主要是因为红酸枝属
2025-05-12 22:55:32
墙砖被师傅贴在墙上,时间没到过多久,就出现很多墙砖掉落,甚至有些还会大面积出现脱落的现象。有不少人的房主不知道其缘由,事后就会将所有的原因全部怪在贴砖师傅身上,责任是否真的如房主所想呢?责任的归属,对于这行业有接触过的人,都还是有着一定的了解,施工人员的正确施工,确实对瓷砖脱落,有着一定的关系,但也
2025-05-12 22:40:24
1自吸泵怎么吸不出来水自吸泵抽不出水的原因及排除方法:自吸泵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不出水的问题。这就需要找出具体原因加以排除。造成自吸泵抽不出水的原因及排除方法有以下三种可能性:1-1 自吸泵体内无引水或存水不足。只有自吸泵的泵体内存有一定量的水,才能在起动。因旋转时的叶轮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进水管
2025-05-12 20:32:27
日常在和朋友的交流中,朋友提出最多的问题就是高端户型中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暗卫,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吗?今天就对这个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一、主次功能房间的划分要求暗卫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豪宅户型面积过大,且面宽有限,进深过长,因此在户型内部就形成了一些“暗角”,相比于对采光通风要求更高的客餐
2025-05-12 20:2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