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这个话题,人们总是满怀喜悦,津津乐道,而提到“死”这个话题时,很多人讳莫如深,闭口不言。
虽然中国人对于“死”很是忌讳,但他们敬祖宗,信鬼神,总是着力于给已经去世的亲人一个“好归宿”,由此来寄托他们的哀思。
于是,殡葬成了与死亡有关的第一大事,“殡”即死者入殓后停柩以待葬,“葬”则指的是掩埋尸体,土葬自古有之,目的是为了让已故的人可以“入土为安”。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殡葬方式逐渐变得多样化,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节省土地资源,官方开始大力推行火葬。然而火葬后,骨灰的安置仍不免需要土地,所以墓地还是越来越紧缺。
就在此时,一种全新的殡葬方式正迅速兴起,这种方式就是树葬,是指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树下,或者把骨灰洒在土壤里,上面种上一棵树作为纪念的新型骨灰处理方式,这种方式既节约了土地,又缓解了墓地紧张的问题,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殡葬方式。
近些年,随着树葬的迅速发展,很多人对其前景很是乐观,认为树葬必将会取代火葬,许多网友也纷纷赞成,表示不用再买墓地了。
那么,中国殡葬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演变过程,才出现了现在的树葬?实行树葬有哪些利弊?火葬又是否会真的会被树葬所取代呢?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还处于蒙昧时代初期,那时人类对生老病死这种自然现象还没有形成认知,也没有丧葬的观念,只是将尸体丢弃在荒野。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开始对生与死的界限有了一定的认知,他们不再忍心将已故的亲人弃尸荒野,但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只是将尸体用树叶掩盖或者藏到山洞中。
到山顶洞人时期,人类开始有意将已故亲人的尸体和遗骸进行保存,于是,他们便将尸体掩盖在土的下面,开始了土葬。
后来,人类产生了灵魂的观念,他们认为死亡的只是躯体,灵魂是可以永生的,而且,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为灵魂赋予了比人类更加强大的超能力。
于是,他们开始敬畏和崇拜已经逝去的人,处理已故亲人,不只是掩埋尸体,还要通过一套礼仪去送走灵魂,我国最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便出现了丧葬礼俗。
在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便有了墓地制度,经过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后,墓地由单个的居室葬发展成为了族氏公共墓地,再演化为家族墓群,后来又变成个人墓地。
在中国古代各时期,由于人们对“鬼神”的认识各有不同,葬式和葬礼也不尽相同,商代时期,中国出现了第一次厚葬的高潮。
到秦汉时期,风水观念开始兴起,人们开始对葬地和葬时精挑细选,他们普遍认为自家亲人墓地的好坏和生者的贫富贵贱、吉凶祸福息息相关,明清时期,中国风水迷信泛滥成灾,明太祖和明成祖对风水都十分看重,还花费心思亲自为自己挑选墓地。
因为受到人们思想观念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中国历史上,丧葬的简奢程度也有所变化。
中国在秦汉时代开创了丧葬奢靡之风,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才稍微有所改变,但是从隋唐开始,此后的各个朝代中,丧葬又逐渐奢靡起来。
中国丧葬习俗延续了几千年,葬法也多种多样,但最受推崇的还是土葬,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保护耕地,节省土地资源,国家开始倡导火葬。
1956年4月27日,以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151名官员联合签名,以个人名义倡导火葬,得到了很多人的积极响应。
1985年2月8日,《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发布,规定在人口密集,耕地较少和交通便利的地区推行火葬,如有国家职工不遵守此规定,将会受到相应惩罚。1997年7月21日,国务院又发布了《殡葬管理条例》,对此规定进行了重申。
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越来越关注,环保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为了保护环境,民政部于2013年开始鼓励生态安葬骨灰,进行海葬或者树葬。
其实,“树葬”这个概念并不陌生,早在中国古代,东北和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就已经采用了树葬的方式,人们将尸体放在树上,任由其归于自然。
而现代树葬,是不同于古代树葬的一种全新的形式,是指不再占用土地,而是将骨灰深埋于或者洒在一棵大树下面,在树前立碑进行纪念。
树葬被大力推广,是国家出于多方面考虑的结果,其优点是被大众认可的。
首先,将骨灰深埋在树下,其实都是将骨灰放进了土里,让其归于自然,这与人们传统的“入土为安”的思想观念是相吻合的,人们比较容易接受。
其次,树葬的推行对取缔土葬,推行火葬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还解决了骨灰长时间寄存代理的麻烦。
而且,比起传统的墓地,树葬更适合建设公益性墓园,投资小,降低成本,可以省去很多丧葬费用,也算是为普通百姓谋福利。
此外,树葬可以缓解我国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虽然中国国土面积很大,但是耕地和土地资源并不丰富,人均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都很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也很严重,节约土地资源刻不容缓。
传统的墓葬让逝者将生者的土地占去了很大一部分,公墓用地在不断增加,城市土地供需矛盾也越来越明显,这个现象很常见但是也容易被人忽视,树葬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虽然各地的殡葬条例都要求每个墓穴要将占地控制在1平方米之内,但实际上,几乎每个墓穴都超出了这个面积范围,这是对土地的一种浪费。
而树葬,就直接将骨灰盒埋在树下,不需要再用体积较大的棺材,可以节省出很大一部分土地。
最重要的是,树木具有很强的环境净化能力,还有消杀细菌,减少噪音,抵挡大风,降低气温,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所以树葬所形成的“绿色陵园”有着保护环境的功能,可以有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树葬的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是有目共睹的,但树葬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成为其推广实行的阻力。
首先,人们为逝去的亲人造墓立碑是为了方便祭祀缅怀,但树葬没有坟冢,墓碑比较小,有的树也比较矮,没有标志性,时间长了,容易找不到,而那些比较抢手的大树下面又会出现共用的情况,祭祀很不方便。
另外一个方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百善孝为先,孝与否是衡量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之一,而这种孝不仅体现在如何对待在世的父母长辈,还体现在如何处理他们的后事。所谓“事死如事生”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很多人会将已逝亲人的葬礼办得格外隆重,墓地也修得十分豪华,以此来彰显孝道,在很多人心里,树葬这种处理后事的方法太过于轻率,缺少对逝者的重视与尊重,会将其视为不孝。
还有一点就是很多人过于追求“面子”,不仅生前要光鲜亮丽,死后也要风风光光,他们会早早为自己考虑后事,但树葬这种简单的葬法是不够体面的,是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的。
自从推行火葬以后,很多城市的墓地价格一直在飞速上涨,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即使墓地也是稀缺资源,“一墓难求”的情况不得不让人感慨“死不起”。
基于这种情况,国家才开始推行树葬等“绿色殡葬”,但是树葬的推行却没有那么顺利,只能在困境中艰难推进。
在2011年,有学者曾经调查研究过广州和深圳的“绿色殡葬”推广情况,引发人们对这种新型丧葬方式的思考。
在广州,“绿色殡葬”少有问津,广州墓园里面的墓穴已经趋近饱和状态,资源稀缺,价格高昂,但人们还是想方设法求墓。
而对于政府一直推行的费用较低的树葬,能接受的人并不多,采用树葬的人数距离政府的预期相差甚远。
为了进一步推广“骨灰还林”,广州还举办过“树葬活动”,对树葬进行政府补贴或者免费,但这种简单粗暴的推广方式并没有上升到文化高度,所以还是没有改变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效果甚微。
而深圳的树葬推行工作做的相对较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部分人开始在思想上有所转变,开始逐渐接受这种“绿色殡葬”方式。
2011年时,深圳采用“生态葬”的人数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三,虽然占比不多,但前景广阔。
闽南网在2013年报道称,推行“绿色殡葬”在漳州已经不陌生,但是推行效果也不太好,当地人对“绿色殡葬”的前景不太看好,在当时的八家经营性公墓中,只有三家提供“生态葬”服务。
而在提供“生态葬”服务的陵园中,安置的骨灰也不多,这项业务的生意并不好。
虽然这种新型丧葬方式的推行工作困难重重,但总有人走在最前面,梁启超与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就一直身体力行地推行“绿色殡葬”。
梁从诫于1954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又攻读硕士学位,学习研究世界史,毕业以后在云南大学历史系任教。
但从1993年开始,他就开始关注民间环境保护活动,后成为中国第一家完全民办环境保护组织“自然之友”的创始人,着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因为梁从诫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的贡献,他曾获得过很多奖项。
2010年,79岁的梁从诫在北京病逝,他的家人依照遗嘱,采用树葬的方式安置了他的骨灰。
葬礼现场的“自然之友”会员纷纷表示自己也要效仿梁从诫的树葬,还当场决定在“自然之友”的环境教育基地建一片生命林,用来做树葬。
虽然树葬的推行效果不太显著,但在政府和一些先行者的带动下,近些年来,很多人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有网友认为,死后无论怎么安葬都行,地球已经够拥挤了,死人就不要占活人的土地了,搞风光大葬没有任何意义,还不如生前多尽孝。
还有网友表示:“天价墓地让人死不起,树葬不失为一种好选择,还不用买墓地。”
这是树葬推行工作的一种进步。
树葬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推行起来却并不容易,中国传统思想对殡葬的限制是最重要的因素,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但随着树葬推行工作的不断加强以及经济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压力,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树葬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前景也很广阔。
那么树葬是否能在将来完全取代火葬呢?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大趋势,但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土地确权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一举措看似只是对土地权属的一种确定,实则有着诸多深远的好处。一、保障农民权益,给农民吃下定心丸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过去,由于土地权属不够清晰,很多农民在土地流转、征收等过程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一些没有进行土地
2025-05-25 17:18:49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冬季,我们常常会感受到静电的存在。比如,脱毛衣时听到的“噼啪”声,或是触摸门把手时突然的刺痛感。这些现象让我们对静电产生了好奇:为什么冬天更容易产生静电,而天气暖和时却很少遇到?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人体产生静电的原因,探讨静电对我们的好处和坏处,并提供一些避免静电伤害的方法
2025-05-25 17:07:57
导语:随着家电市场的不断发展,家电售后服务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然而,很多家人在享受家电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对于家电售后服务的收费问题却并不是很了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家电售后哪些情况下会收费,以及如何避免不必要的费用。什么情况下家电售后会收费?1.上门服务费很多家电品牌在提供免费上门服务的基
2025-05-25 17:07:14
窗帘的颜色随便选?那可不是,这里头有些讲究,尤其这4色,建议不要选!窗帘对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陌生,但是选窗帘时却犯了难,不知道该选啥颜色的好~其实,只要不选这几种颜色,其它的颜色都没啥太大问题!一、白色虽然白色看着干净内敛,在视觉上给人的感觉很舒服,是不少人喜欢的颜色,所以不少在选窗帘时,选择它!但是
2025-05-25 17:05:47
农村有句老话叫做“老屋住人百年不塌,无人居住五年就垮”。房子长期没有人住,就会有很厚的灰尘,加上潮湿阴森,并且家具腐烂的速度也很快,在心理上就会给人不舒服之感。这也就应证了人要饭,屋要住。人要吃饭才能活下去,屋子要住人才能长久。尤其是现在为了生活不得不外出打工,老家的房子几年时间就坏了,现在还好,基
2025-05-25 16:27:35
铝包木窗作为高性能、高颜值的节能门窗,越发地受到业主们的欢迎。但在购买铝包木窗时,除了木材材质的强度、硬度、纹理、耐磨损力、耐变形力等之外,还有很多业主会担心这样的问题,即因为铝包木窗的主要材料是木材,那么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会不会发生开裂的问题呢?老木工鲁班门窗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是很难开裂的。至于为
2025-05-25 16: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