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条百科 - 专业百科知识分享的网站 手机版
首页 > 生活 >

牛奶微波炉加热几分钟什么火

5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1-26 22:30:17    


1、隔水加热

推荐指数:★★★★★

玻璃和新鲜的牛奶瓶

准备材料:一个大碗(够容纳一盒牛奶)、一壶热水。

把澳牧牛奶放入大碗中;壶里加水煮沸(水的沸点100℃左右),放置2-3分钟,等到冷却至60℃-70℃;

将热水倒入碗中(热水要淹没牛奶盒顶部),一般浸泡5分钟左右即可,中途拿出牛奶摇晃一下,方便加热均匀。

如果是大盒装的牛奶,可以先将牛奶倒入玻璃或陶瓷杯中,将杯子放到热水里加热即可。

这种加热方法速度相对较慢,但安全便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牛奶的营养成分,特别值得推荐。

2、奶锅煮

推荐指数:★★★★☆

与蒸汽在深色背景上的金属锅

牛奶属于高营养食品,其中含有的脂肪等成分很容易糊锅,适当搅拌可以避免此现象,要遵循“边煮边搅拌,冒泡即关火”原则。

将牛奶倒入奶锅中,中火加热;煮的过程中需要一直搅拌,动作温和,不要搅起泡沫;当牛奶热到冒出第一个泡泡,将要沸腾时,即可关火不必煮沸,这样能尽量避免牛奶中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损失。

此外,牛奶加热避免用铜器,因为铜锅加热会快速破坏维生素,尤其是在加热过程中,铜对牛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催化作用,容易加速营养元素的流失。

所以,用煤气灶或电磁炉加热牛奶时,最好是选择奶锅来加热。

这种方法操作起来相对麻烦,并且加热后牛奶温度较高,不能直接喝,优点是能有效消灭杂菌,特别适合加热没有一次性喝完的剩牛奶。

3、微波炉加热

推荐指数:★★★☆☆

打开的厨房的烤箱

不论袋装还是盒装都不可以直接放进微波炉加热,必须先将牛奶倒入微波炉专用的容器内,再用微波炉加热。

一般来说,用微波炉加热250毫升左右的牛奶,设定中火或低火加热1分钟左右即可。

这种加热方法速度最快,但风险较高,易造成牛奶受热不均,营养也会有损失。为了避免烫伤,牛奶从微波炉拿出后最好先搅拌一下。

相关文章

冰柜为什么风冷结霜(关于冰箱的直冷和风冷)

对于有过冰箱购买经历的人来说,一定对“直冷”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风冷”这两个名词并不陌生,但是如果真的要你详细解释一下“直冷”和“风冷”分别代表意思,也许大多数人能说的上来的也只有直冷冰箱是有霜的,而风冷冰箱是无霜的这么一点点。其实直冷与风冷是两种不同的制冷方式,他们的最大区别在于蒸发器结构。直冷冰箱

2025-05-06 01:04:57

为什么水泥浇水养护(冬季施工混凝土养护方法)

冬季施工混凝土养护方法专有名词解释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并初凝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以促进混凝土的水化反应,加速其硬化过程,并防止混凝土因失水过快而产生干裂、冻害等问题。冬季施工:指在气温较低(特别是低于5℃)的环境下进行的混凝土施工。由于低温条件对混凝土的水化反应

2025-05-06 00:39:37

为什么垫高厕所(蹲坑为什么要抬高20公分?)

有不少人家里都安装了蹲便器,但是有些人对于卫生间蹲便器的安装有一些疑问,比如卫生间装蹲坑,为什么要抬高20?这个高度真的有必要吗?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我们整个空间看上去更加美观,如果蹲便器出现偏低的问题,后期可能还会导致管道的一些堵塞

2025-05-05 10:10:30

为什么厨房没地漏好不好(厨房要不要装地漏?)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思路,但是有些事情我认为你想尽全力去避免,但是他却给你说这是多余的,其中一件就是厨房上的地漏。有人认为厨房不需要安装地漏,只安装一个下水口就可以了,但是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那么地漏到底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大部分的人对地漏和下水口会有这种认为,这种观点又是为什么呢?厨房地漏在干什么。每个

2025-05-05 10:08:17

为什么窗户小风还大(窗户紧闭,风还是嗖嗖的?)

冬天天气寒冷,许多人为了避免冷风进入室内,都会将门窗紧闭,但为何家里的窗户关紧了,还是能够感受到有嗖嗖的冷风吹进来,邻居提醒我,可试试这3招,保暖还静音,下面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如果冬天窗户紧闭但仍有风嗖嗖地吹进来,可能有几种原因。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1、窗户密封不严窗户的密封胶条

2025-05-05 10:08:03

为什么要做圈梁和构造柱(构造柱和圈梁在实验室建设中的作用)

在实验室建设乃至整个建筑行业,构造柱和圈梁都很重要,主要是起到抗震、维持砌体结构的稳定性作用。虽然框架结构中一般都是填充墙,但是在框架结构中,为了加强墙体的稳定,防止墙体开裂等情况,在一些情况下还是有要设置圈梁和构造柱的:1、设计要求说明部位该设置圈梁、构造柱2、墙体横跨度超过4米(一般情况),墙中

2025-05-05 10: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