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条百科 手机版
首页 > 生活 >

《水浒传》人物绰号趣谈:宋江的绰号为什么叫“呼保义”?

49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2-09 08:01:13    

《水浒传》中的宋江有两个绰号,一个叫“及时雨”,一个叫“呼保义”。“及时雨”的意思很好理解,作者在十八回介绍宋江时说:“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如土!人向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作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时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危。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作‘及时雨’;却把他比作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而“呼保义”是什么意思,书中没有交代。多数读者也感到费解。

《宋史》卷一六九《职官志》记载:“政和二年,易武阶官以新名,以旧官右班殿直为保义郎。”涵芬楼本《说郛》卷三四《趋朝事类》官品说明,保义郎为武职中最低一级。据此可以知道“保义”是宋代武官官名。那么身为郓城县押司的宋江为什么叫“保义”呢?

龚明之《中吴纪闻》卷六“朱氏盛衰”条记载朱勔死后,人们以谑词嘲讽其原先仗势发达的仆人:“叠假山,得保义,幞头上带着百般材气。做模样偏得人憎,又识甚条制。今日伏惟安置。”又云:“做园子,得数载,栽培得那花木就中堪爱。时将介保义酬劳,反做了今日殃害。”与宋江大约同时的一位学者曾慥在《高斋漫录》一书中说:“近年贵人仆隶,以仆射、司徒为卑小,则称保义,又或称大夫也。”可见到了南北宋之交的时候,官爵已滥。保义郎一职,尽人可得,已经到了与“贵人仆隶”相提并论的程度。所以宋代庄季裕《鸡肋编》记载宋徽宗与蔡攸等微服出游,被市中估人称为“保义”。另外,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记有“寇保义卦肆”。洪迈《夷坚志》载有“田保义”、“张保义”、“马保义”。《西湖老人繁胜录》记瓦市影戏有“尚保义”。《梦梁录》卷二十记小说讲经史有“王保义”。周密《武林旧事》卷四载有教坊乐部杂剧“保义郎王喜”,卷六诸色艺人有“徐保义”、“汪保义”。可见“保义”这个称呼在当时使用之滥。

从民间流传,到《水浒传》的作者给宋江按上“呼保义”这个绰号,显然与塑造这个人物的性格有关。龚圣与《宋江三十六人赞》中宋江赞词说:“不假称王,而呼保义。岂若狂卓,专犯忌讳?”这几句话乍看起来语意模糊,但如果了解了两宋间“保义”这一称呼使用之滥,便不难明白,“呼保义”的“呼”是自呼的简词。宋江自呼“保义”,实际是说宋江十分自谦,把自己说成是奴仆之流,而不像有些农民起义领袖那样,动辄就称王。况且“保义”还有保护赵家社稷的忠义之意。这与“狂卓”形成鲜明对比。“狂卓”是指山东农民起义领袖卓老大,绰号“卓真龙”,这当然犯了“忌讳”。从中可以看出从民间到作者在这一称呼上的爱憎观念。正因为如此,赵宋王朝对农民起义和绿林盗贼进行招安也往往授予 “保义郎”的名号。《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零四:“海贼郑庆、郑广并补保义郎。”《水浒传》第九十回写宋江征辽功成后,“加宋江为保义郎”,这虽然与其绰号吻合了,但已经去掉了其中自谦的成分,而变成了朝庭对忠义之士的肯定。

相关文章

慈恩寺谜案小说全集免费免费试读(李金霍游)

李金拿着那块宽二十多公分,长不足五十公分的木板,又重又凉,却看不出是什么材质。她往旁边一块泰山石上敲了敲,声音清脆,“二十,现金。”摊主咬牙:“姑娘,我要价是三千!算了,你走吧!”估

2025-09-22 17:44:10

快手心跳轨迹—当记忆成为最甜的毒药小说全本章节大结局

林夕打开保险柜,里面只有一支胰岛素注射笔和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穿着白大褂的沈医生正对着她微笑,背后写着一行字:“即使你忘记全世界,我也会让你重新爱上我。”---1神秘

2025-09-22 17:23:12

全本资源在线阅读耕云种玉秦述荆芥

那尖酸刻薄的声音像一把冰冷的锥子,瞬间刺破了土屋里刚刚升起的那点微弱的暖意。秦恒和丫丫的脸色“唰”地一下变得惨白,眼神里瞬间充满了恐惧,下意识地朝秦述身边缩去。丫丫

2025-09-22 16:53:12

精品《笔仙,前世今生,我不是你的情人》小说在线阅读 江叹怜姚玄小说全集无删减全文

三句话概括:可怜的直男被玩弄于男鬼和道士之间。笔仙与我竟是前世今生的情人?不,是前世囚禁未果的痴情人。不爱我,那就沉沦虚假;爱我,就重回现实。————江叹怜因作业没写,半夜突

2025-09-22 16:21:51

迦萝陆御霆林蔓青是哪本小说主角 红眼追妻火葬场双宝黑客炸翻全球免费全章节阅读

正文第1章离婚夜·孕检单藏进手包(≈1500字)夜雨砸在落地窗,像无数碎钻崩裂。顾迦萝把孕检单折成小小一块,塞进手包最里层。对面,陆御霆指节敲着“离婚协议”,声音比雨还冷。“她

2025-09-22 15:53:07

何人可依免费章节何人可依点我搜索全章节小说

火车到站了,李凤英手拉着儿子,下了火车,跟着滚滚的人流往外走。出站口有很多接站的。李凤英知道她的老公不会来接她。因为她的老公根本不愿意她来。但她一定要来的。一定要弄

2025-09-22 15:3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