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条百科 - 专业百科知识分享的网站 手机版
首页 > 生活 >

中国春节传统的游戏项目——荡秋千 跌敝游

7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06 06:44:41    

时光回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那时候春节的前十几天, 村庄里就已经热闹忙活起来了,人们忙着置办过年的东西,打扫房屋,女人们则给孩子们置办过年穿的新衣服。

而一些人则忙着准备器材搭秋千(秋千我们当地叫做游车,但车不念车,土话叫起qi,游起qi。荡秋千我们叫打游起qi)。

欧阳修一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说不尽的柔肠百转,想不到秋千也能被寄予这样婉转的情怀。其实不仅是欧阳修,很多诗人都曾在诗中写过秋千这样的题材,由此不禁让人产生联想,在古代,秋千是怎样的一种娱乐项目?

秋千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十万年前的上古时代,老祖先们为了谋生,需要上树采摘野果或猎取野兽。在攀缘和奔跑中,他们往往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的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这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

抓住粗壮的蔓生植物,依靠藤条摇荡摆动,上树或跨越沟涧,是秋千最原始的雏形

传说为春秋时代北方的山戎民族所创。开始仅是一根绳子,双手抓绳而荡。后来,齐桓公北征山戎族,把“千秋”带入中原。至汉武帝时,宫中以“千秋”为祝寿之词,取“千秋万寿”之意,以后为避忌讳,将“千秋”两字倒转为“秋千”。

以后逐渐演化成用两根绳加踏板的秋千。到了唐宋时代,秋千成为专供妇女玩耍的游戏,以练习轻捷、矫健。

至于后来绳索悬挂于木架、下拴踏板的秋千,春秋时期在中国北方就有了。

《艺文类聚》中就有“北方山戎,寒食日用秋千为戏”的记载。当时拴秋千的绳索为结实起见,通常多以兽皮制成,故秋千两字繁写均以“革”字为偏旁,千字还带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而迁移。

秋千古文

汉武帝时宫中盛行荡秋千;唐人高无际《汉武帝后庭秋千赋》云:“秋千者,千秋也。汉武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荡秋千在当时主要是为了强身健体。荡秋千,日后主要为宫中、闺中女子的游戏或传统节日广场狂欢内容

古人荡秋千

唐代宫廷把荡秋千称为“半仙戏”,五代王仁裕在其笔记《开元天宝遗事》中说:“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市民因而呼之。”

宋代出现了“水秋千”。据南宋吴自牧《梦粱录》等书的记载,不管是在北宋都城汴梁的金明池,还是在南宋都城临安的西湖、钱塘江,都举行过这种杂技表演。每逢夏季举行水秋千表演时,上自皇帝妃子、王公大臣,下至庶民百姓,竞相观看。表演之前,先在水中置两艘雕画精美的大船,船头竖起高高的秋千架。

表演时,船上鼓声大作,船尾上杂耍艺人先耍练上竿,然后表演者按次序登上秋千,奋力悠来荡去。当秋千悠到和秋千架的横梁相平之时,他们双手脱绳,借秋千回荡之力跃入空中,在空中翻个跟斗,然后投身入水。因表演者姿势各异,看上去惊险优美而又变化无穷。“水秋千”类似现代跳水运动,是宋代杂技的新发展,在中国杂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颇有影响。

古人荡秋千

唐宋之后,荡秋千习俗普及全国,盛况空前。

《古今艺术图》上说:“此(荡秋千)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敏捷)者。”(见清翟灏《通俗编》卷三一)山戎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属地在北京市及其周围地区,秋千原是其进行军事训练的工具。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带兵打败山戎后,将其国土划归燕国,秋千也随之向南流传,后来逐渐演变成游戏的用具。

秋千是一种体育娱乐运动。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因此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

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习俗活动并流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种现代体育项目的兴起,秋千运动除在少数地区仍广为流行外,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已成为儿童的专项活动。1986年2月,国家体委制订了《秋千竞赛规则》(草案),同年,秋千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到1999年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秋千已发展为包括6个单项的较大项目。

秋千运动不仅是一项精彩的竞赛运动,更能够锻炼人的意志,培养勇敢精神。同时,它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健康发展也是十分有益的。

那时候每年过年元宵节期间,基本上是正月期间, 我们那里的人们都有荡秋千的习惯。一过腊月二十,人们就开始在村街口开阔处和自家院内搭起高低不同的秋千架。

那个秋千差不多有十几米高。据了解,制作秋千都是本村的那些能工巧匠们利用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用具,采用木头嫁接术等制作而成。其绑扎技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所用器具多取材于农具,绑扎过程分为定地形、挖坑、摆形、扎绳、起架、固定等环节, 总之是要结实牢靠,安全第一。

搭秋千

搭秋千是一个累活、技术活, 一般都是一些胆大、心细、麻利、壮实的男人们去制作。他们首先将两根笔直粗壮的松木杆深深的埋到挑选好的地方,一般是在村街口开阔处的道路两边。在两根木桩的顶端架上一根横木,成为横梁,再将横梁牢牢地固定结实,在横梁上再套上两个那时候农村家家户户离不了的笼兜上用的笼兕(笼兕si指笼兜提梁),将秋千的绳子牢牢地捆绑固定在笼兕上,绳子下面再固定一块大约一米多长、七八寸宽的木板,就是秋千的踏板。 这样,一个秋千便矗立在蓝天白云下了。

一个秋千便矗立在蓝天白云下了

据有经验的人说,立那个秋千必须要捆绑牢靠,绑扎牢固一个是安全,再一个是晃动起来时起伏感强,这样秋千很容易荡高。

那时候电视机还没有,人们过年玩耍的东西也不是太多。所以,那时候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

而在好些个秋千中,就数我们演武村庄后街上和南演武那里的两个高大秋千红火热闹,从早到晚,人来不断,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荡秋千的人们站在上面悠荡时,绝对惊险刺激。

好些年轻人从秋千搭成到正月尽,二月二龙抬头(二月二以后就农忙开始了),基本上每天都要荡一阵子,其中十四、十五两天是高潮,荡秋千的人们站在上面悠荡时,绝对惊险刺激。

荡秋千可以使人心旷神怡,锻炼身体和意志。无疑,这是一种有益的民间体育游艺活动。一些地方的群众认为,荡秋千能祛除疾病。这也许就是荡秋千能世代相传、经久不衰的原因。连那些不会走路的孩子和年过古稀的老人,也要在别人的扶持下荡上几下。

年过古稀的老人,也要在别人的扶持下荡上几下

青少年男女和壮年人就更不用说了。

荡秋千的形式有多种,有单人荡、双人荡;有立荡,也有坐荡。荡秋千时双手紧握绳索,两脚踩稳踏板,先叫一个力气大、跑得快的人送秋千。当他双手抓着秋千绳一阵猛跑,将你送到一定高度后,猛一松手,同时很快跑开,秋千便在空中急速地摆动起来。

荡秋千是一种体能与心智的展现,光靠蛮力不行,还得使巧劲儿。每当秋千摆到最高处即将下落的一瞬间,荡秋千的人就会猛地做出下蹲姿势,顺着秋千摆动的方向使劲一蹬,秋千便在空中划出一条长长的弧线。随着秋千的来回摆动,荡秋千的人也越发兴致高涨,将全身的劲儿都用在两只脚上,起劲儿地、一次又一次地蹬踏板。

将全身的劲儿都用在两只脚上,起劲儿地、一次又一次地蹬踏板。

秋千越来越高,人们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加油声、吆喝声、嬉笑逗骂,应有尽有,笑声和着秋千的摆动,将场上的气氛不断推向高潮。

若是双人荡秋千,一般都是相向而立,而且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会越荡越高。如果你用劲他不用劲,或者两人用力方向不一致,秋千就飞不起来,只能在低空摆动;假如你不会荡,那就干脆不要用劲,让伙伴带着你在空中飘荡好了。

若是遇到荡秋千高手,那就更有看头了,他们往往会把秋千荡得与横梁相平,身体顷刻变成天地间的一条平行线。

每当这时候,场上就少了些喧哗,多了些紧张,有的人甚至屏住呼吸,眼睛紧紧盯着秋千上的人,生怕出现什么闪失。直到秋千摆得越来越低,速度越来越慢,人们才恢复了先前的欢笑,场上的气氛开始重新活跃起来。

他们往往会把秋千荡得与横梁相平,身体顷刻变成天地间的一条平行线。

荡秋千还成了村民年复一年、传承民间的游乐活动

记得那时候,我们村有一个姓王的青年,中等的个子,瘦瘦的,一说起荡秋千,他两眼放光,行话就滔滔不绝。只要他站在秋千旁,不用去争,就有人说:“咱先叫‘秋千高手’荡一个,饱饱眼福,咋样?”

立即就会有人回应:“好!”那个年轻人也不客气,抓住大绳用力一拉,两只脚轻飘飘地就站在了吊板上。

他摆出一个弓形,双腿用力向前,秋千慢慢启动,越起越高。每要下落时,便把大绳往两边一放,用力一蹲,形成回力加速运动。当秋千到达顶峰时,便用力前驱,整个身体迅速下落、猛然回升,那架势酷似《西游记》里神兵天将般威武。

只听到“呼”的一下上去了,“呼”的一下又下来了,来来回回。他身轻如燕,就几个来回,就荡平了秋千梁,在场的人们不禁唏嘘惊呼,叫起好来。真是惊险刺激。

秋千到达顶峰时,便用力前驱,整个身体迅速下落、猛然回升,那架势酷似《西游记》里神兵天将般威武。

秋千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思,在欢声笑语中,抖擞着精神,把快乐带到半空,向人们展示着傲视与悠然的神态。

孩子们的简易秋千

而在荡秋千的那些日子里,在家做饭的小媳妇、大姑娘的心也就飞向秋千场,待到锅一刷,碗一洗,便一溜烟地跑出来,开始和男人们争抢秋千。也常常是青年男女相遇、接触的好机会。

也常常是青年男女相遇、接触的好机会。

这时秋千场就更热闹了:这个正在上边荡得起劲儿,那个已经急不可待,早在下面喊开了;秋千还没停稳,就围上一圈人,拉着秋千绳讨价还价,但很快达成协议,秋千又开始飞舞起来。一天当中,秋千场上人们络绎不绝,走了一拨又来一拨,直到傍晚时分,天色暗下来了,村头才恢复了宁静。

而到了秋千的空闲时间,那正是半大孩子们荡秋千的好时机。小点的孩子,母亲揽着坐在吊板上,互相轮换着推着后背荡秋千。稍大一点的孩子,刚一放学就急急忙忙往秋千架下赶,争着荡个秋千才肯回家。他们学着大人的架势,使劲地荡,憋得小脸通红。虽荡不高,眼角眉宇间却透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和喜悦。

他们学着大人的架势,使劲地荡

秋千似乎懂得人们的心思,在欢声笑语中,抖擞着精神,把快乐带到半空

荡秋千还成了村民年复一年、传承民间的游乐活动,那样的情景可惜现在不多见了。

而当时我们那里还有一种游戏,土话叫做“跌敝游”。顾名思义是一个坑爹整人的游戏。

“跌敝游”的制作是先竖一根木桩,将下端固定,再在上端设轴装一大车轮, 用销子牢牢地固定好。这就是一个简单的“跌敝游”道具了。

玩耍的时候,一个人背朝下,躺到“跌敝游”上面车轴的下部,另一个人趴到“跌敝游”上部车轴的上面,一双手用力抓住车轱辘。然后,游戏就可以开始了。

游戏挺简单,就是躺在下面的人用双脚使劲的蹬那个车轱辘,这时候车轱辘也跟着转了起来,下面的人将它蹬的越快越好,这时候在向心力的作用下,趴在车轱辘上面的人就会斜斜的向四周摔。此时,很多胆小的人都被吓哭,有的嗷嗷直叫。中间要是趴在车轱辘上的人,支持不住掉了下来,那就是输了,也就成了“鳖”了。

如果到了一段时间,没有掉下来,可以轮换。不过,这个游戏也是有恐高症,或者是晕车的人不能玩耍。你如果是晕车的人,趴上去,一时三刻就天旋地转头晕脑胀的不行了。

这个游戏是否和航天员训练时坐的“旋转椅”有些相似。不过,由于这个“跌敝游” 游戏过于刺激,有时还会出危险,兴了不多年就消失了。 它已经成为历史的故事,留在了一些上年纪人的记忆里了。

相关文章

为什么要做见光面(全房定制里什么是“见光面”)

见光面是一个在全房定制里听到最频繁的一个词,好多条友不太明白什么是见光面,今天我为大家详细讲解什么是见光面。下面给大家看2张图。图一图二看了上面两张图后大家觉得哪个柜子漂亮些?为什么?相信大部分的人会觉得第一张图做出来的柜子好看些,因为他加了见光面。那什么是见光面呢?顾名思义:见光面就是柜体见光的那

2025-05-10 15:06:08

为什么窗帘甲醛多(窗帘中含有甲醛?是的)

窗帘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居装饰用品,不仅能遮挡阳光,还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但是,相信大多数消费者都有所不知,窗帘也会存在污染物质超标的问题。《生命时报》指出,窗帘是软装的“污染物大户”,若选择不当,挂在家中会释放有害物质,损害健康。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据《健康时报》报道,在纺织生产中,为

2025-05-10 14:51:34

厨房为什么连阳台(厨房通阳台会不会是好风水呢)

居家风水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的,厨房和阳台在居家风水中是有重要的影响的,居家装修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多了解一些风水学上的知识,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后期麻烦的到来。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厨房通阳台会不会是好风水呢?降低钱财收入厨房通阳台的时候大家的收入会减少的,收入减少的同时大家花钱却在增加着,所以

2025-05-10 13:44:48

摇床为什么利于睡觉(摇晃更易入睡,还能提高记忆力)

近日,据外媒报道,科学家们发现,摇晃入睡的人睡得更快,也睡得更安稳。而且睡得更好之后第二天记忆也更好了。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研究人员让18名成年人睡在一张普通的床上,其中一张床左右摇晃。在晃动的床上,人们睡得更快,夜间醒来的可能性更小,“微清醒”更少。人们在第二天工作或上学时可能会感觉出来自己睡得更好。

2025-05-10 13:13:48

为什么水管老漏水(住宅水管为什么容易漏)

一个高层住宅,大约在5年以后,就会出现管道漏水的问题,而且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地埋管道,因为施工单位在安装地埋管道的时候,监管不严的工地,会回填垃圾土,就是带着建筑垃圾的土。这样地埋管道会受到,地面不均衡力的挤压,甚至有些地方还有尖锐物体挤压,比如砖头和水泥块等施工废料。地埋管道在这种环境下,随着地面沉

2025-05-10 13:12:21

腊梅为什么叫腊梅(蜡梅与梅“非亲非故”,为何仍叫梅)

在植物分类学上,蜡梅与梅花是两种不同植物。蜡梅属于蜡梅科蜡梅属,梅花属于蔷薇科杏属。那为何蜡梅仍叫梅?蜡梅与梅花因花期相近而得名。《本草纲目》记载:“蜡梅,释名黄梅花,此物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大量文献资料表明,蜡梅最早出现于宋代,其蜡梅栽培起源和野生分布情况均表明,

2025-05-10 11: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