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条百科 - 专业百科知识分享的网站 手机版
首页 > 生活 >

陶渊明是什么居士 陶渊明这么有气节的为什么自称五柳居士?

86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02 13:20:18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的时候,他家的旁边有五棵柳树,陶渊明十分喜欢这五棵柳树,在《五柳先生传》不称姓名,以树自号,开篇便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可见他对柳树的喜爱之情。但众所周知,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向小人低头,一身铮铮铁骨,这应该是松树的品格啊,而作为江南人士的他种的是遍体柔条的垂柳,和陶渊明完全不搭界,为什么陶渊明却独独喜欢柳树呢?这个问题早在明朝就有文人在诗中发出疑问:“轻柔不似先生节,逢着东风便折腰。”

陶渊明爱柳树的原因并不难寻找,仔细梳理柳树和历史上文人名士的关系,不难发现,许多清高名士都对柳树情有独钟。最早喜欢柳树的人莫过于春秋时期的道德模范人物柳下惠,柳下惠其实不姓柳,而姓展,名获。因为他生活的地方叫柳下,死后谥号为惠,人们因此称他柳下惠,这个名字确切的含义应该是柳下这个地方叫惠的人。他生活的地方既然名柳下,想必一定是一个长满柳树的地方。

现在柳下惠为众人所知是他能够怀抱美女而不动歪心,据说柳下惠在一个寒冷的冬夜遇见了一个行将冻僵的女子,柳下惠将这个女子救入房中,为帮助女子取暖,他将女子抱入怀中,用自己的体温让女子复苏。就这样抱了一夜,而且……就只是抱了一夜,什么也没有发生。这个故事说起来冠冕堂皇,但实际上这个坐怀不乱的故事毫无历史依据可查,想必是宋朝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兴起后附会的故事。

作为真实存在的知名人士,柳下惠在历史上真正的闪光点是因为他的正直,他原本是鲁国管司法部门的一个官员,但和陶渊明一样刚正不阿,结果也和陶渊明一样被排挤出去,他的老乡孔子后来还为他打抱不平,骂当时掌权者藏文仲:“藏文仲的官位是偷来的吧?明知道柳下惠是贤德的人,却不启用他。”(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论语·卫灵公》)当然,有才华的人是不愁找不到工作的,柳下惠在鲁国下岗后,各国纷纷前来找他,但柳下惠一一谢绝了,有人问其故,他答道:“坚持我的原则来做事,到哪里都一样,如果我放弃原则,迎合权贵,那又何必离开故土呢?”(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论语·微子》)

柳下惠不做官,就回到柳下,和孔夫子一样办了个辅导班,收徒授课,他办的规模应该不大,否则就轮不到孔夫子在历史书上当教育家了。后来晋朝时的嵇康隐居不仕,打铁谋生,虽然他是竹林七贤之一,但他打铁的地方在一棵柳树下,似乎也在借柳树表明志向。

有此两位前辈做表率,孤傲和清高不在他们之下的陶渊明怎么能不喜欢柳树呢?而且陶渊明的曾祖父一代名将陶侃就喜欢柳树,他爱柳树也是家风啊,更何况家边五棵柳树,他也正好有五个儿子,他估计也希望他儿子有着如同柳树一样旺盛的生命力,茁壮成长,长成风流才子——在当时形容一个人又帅又有气质,就常用柳树做比喻。

当时差不多和陶渊明在同一个时代有个帅哥叫王恭,他是晋朝孝武帝的大舅哥,《晋书》上说他“美姿仪”(这和隋炀帝的评价一样,我们写历史的老祖宗好像就会用这三个字,这三个字估计相当于今天的“帅呆了”),十分爱耍酷,有一次下大雪,他披着鹤氅在雪中散步,有人看见了,大为惊呼:“此真神仙中人也。”如果那时候有网络,王恭一定是天仙哥哥了。

当时的人们夸王恭,就是形容他“濯濯如春月之柳”,如春天的柳树一样光亮闪耀。这个比喻很抽象,与其说是在夸王恭的相貌,不如说在赞他的气质。王恭虽然出身豪门,又是个帅哥,但性格和陶渊明也有点像,比如他说过:“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言下之意便是,名士有无才华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经常无所事事,痛快饮酒,熟读离骚。显然这也是他的人生理想了,在当时要实现这样的理想估计只有和陶渊明一样归隐乡土了,但很可惜,他却热心政治,最终在战乱中被杀掉了。临死之前,王恭对着镜子将胡须头发仔细梳理,保持了自己最帅的风度死去。有道是“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王恭面对死亡如此坦然,不但是他所标榜的真名士,也算得上大英雄了。

在王恭和陶渊明之后,南齐的时候,又出了个帅哥叫张绪,深得齐武帝喜爱,当时有人从四川送了齐武帝(萧赜)几株柳树种在花园内,他看着柳树说:“此杨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时。”皇帝之所以拿他和柳树相比,不但因为长得帅,而且因为谈吐文雅,《南史》上说他从不谈金银,有钱就散去,听他说话能够让人忘记疲劳(做电视节目主持人一定很棒)。如此清高,倒也真是风流倜傥如杨柳了。

从王恭和张绪身上可以看出来,要被人夸奖像柳树一样帅,不能光看相貌,更主要的是要有一颗孤高的心,没有这种气质,光有相貌是配不上柳树的。到了隋唐之后,陶渊明的影响越来越大,粉丝越来越多,他老人家以柳树自比,《晋书》没有说他“美姿仪”,肯定不是帅哥,柳树就和相貌无关,完全成了隐居高士的代名词。陶渊明门前的五棵柳树也成了陶渊明的代表,以后凡提五柳肯定就是指陶渊明。

柳树象征着隐居,但喜欢柳树的人不一定就非得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田野,他们更多的是身在官场,这些在儒家文化熏陶下长大的文人们都有一颗在政治上积极进取的心,但人在官场,不迎合,不拍马屁怎么能混得下去。甚至有时候还要拿柳树来拍马屁,这点东晋的顾悦之做得最好,他和简文帝同岁,不过他早早满头白发了,简文帝问他为什么苍老地这么快,顾悦之说:“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蒲柳常质,望秋先零。”把皇帝比作能耐风霜的松柏,称自己是秋日落叶的柳树。这个马屁拍的皇帝十分舒服,有此拍功,难怪顾悦之一生官运亨通。

顾悦之在东晋并非什么奸恶之臣,他这么做也是出于生存需要,毕竟谁也不能随便就“仰天大笑出门去”,那样做的结果常常是“横着被人抬回来。”于是官场生存之余,他们都在内心保留一份精神的田园,那五棵柳树恰恰是这份田园的边界,而且文人做官,“毕竟是书生。”身上那股耿介之气是隐藏不住的,总在不经意间冒出来,就没有平步青云的人,不是被杀就是屡屡被贬。人生在世不得意的时候,徘徊在精神家园的那份自留田里也是一种慰藉。

相关文章

女人在慢慢不爱你的表现(女人渐渐不爱你的表现)

一:和你说的话越来越少一段爱,从热爱走到不爱,中间是有过渡的。这个渐渐不爱的过程,就像温水煮青蛙,让人不易察觉,等到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后悔莫及。当女人和你说的话越来越少的时候,你就要警惕了,她的爱在慢慢减少。有时候,联系次数和爱对方成正比。越爱对方,联系越频繁,若是生疏,干脆不联系。二:忽视你以前

2025-08-13 01:44:19

怎么给对方一个改正的机会(最好的方法是以身作则)

《爱的五种能力》的作者赵永久说自己结婚头几年,他的妻子因为压力大总是忘记东西,而作者经常批评或指责妻子,结果妻子不仅没有改掉忘性大这个毛病,反而越来越严重。可是当作者改变自己的做法,看到妻子忘东西时装作没看到,不再责怪她,妻子慢慢地就不再忘记东西了。这是影响起了作用。影响的前提是允许,作者允许自己的

2025-08-12 23:45:47

给女朋友讲又甜又撩的小故事(很甜很撩的小故事)

母子俩相依为命,从小,儿子就喜欢紧紧的贴着妈妈,走路时总是挽着妈妈的手。妈妈报怨道:你别粘我那么紧好不好,长大了,自己能走稳的。儿子默不做声。 日子一天天过,儿子一天天长大,妈妈一天天变老。儿子成家了,娶了媳妇,别人家的儿子是挽着媳妇的手走路。儿子却数十年如一日的挽着妈妈走。媳妇报怨儿子答:妈妈小

2025-08-12 20:18:49

女生说肚子痛怎么高情商回复的(回复的最佳答案在这)

作为男生,当女生说痛经的时候,该怎么回复最好?前段时间这个话题居然上了热搜,看了热度比较高的几个评论,真心觉得大姨妈痛,可以帮你鉴定一个男人到底值不值得爱!最优秀的回复:这是一万块,拿去买点热水嘘寒问暖,不如来笔巨款!不是说我们女生有多物质,给钱也是一种态度、一种关心啊,想到有了钱就能买买买,心情立

2025-08-12 18:43:33

为什么说千万不能奉子成婚(奉子成婚的婚姻,都难逃这个下场)

孩子是两个人在一起的爱情结晶,也是婚姻的延续,但这种说法也仅仅是在婚后生子被定义为这样。而在婚前有了孩子,无论在肚子里还是已经落地,都会引人非议。奉子成婚不就是提前完成了生子的“任务”吗,为什么大家都会这种歧视的目光去对待?其实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忽略这些表面别人的意见来看,有了孩子再去结婚,这样的婚

2025-08-12 16:41:28

好男人的标准是什么样的(好男人的七条标准)

什么是好老公,以下这七条,你的老公能做到三条就算是个好老公了,一,给老婆足够的安全感,手机随时都是开机状态,即使不在身边,也能让你第一时间联系到他,对老婆交代的事情不怕麻烦,也许不会天天把爱挂在嘴上,但你需要它的时候它都在;二,每次吵架后会先服软,琐碎生活发生冲突,在所难免,但在与妻子发生争执和平添

2025-08-12 13: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