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是指修饰语言的具体方法。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可以使语言更加富于形象性和感染力。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双关、反复……
10种常见修辞格及其作用
(一)比喻
1.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应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比喻的关键是: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成立。
2.比喻的种类
(1)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一座座矗立的小山。
(2)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如: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3)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如: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4)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净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3.比喻的作用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注意区别下列几种情况,虽有"像"、"仿佛"等词,但不是比喻句
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度)
他的性格很像父亲。(同类比较)
他仿佛听见了他的心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示列举)
(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把抽象的概念当作人或物,或者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描写。其形式特点是:将事物"人化",或将人"物化",或将甲物"乙物化"。
2.比拟的种类
(1)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2)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如:敌人夹着尾巴逃走了。
3.比拟的作用
正确运用比拟,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能增加语言的生动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可感受到对该事物的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三)借代
1.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的本来名称,而借用和人或事物密切相关的其他事物的名称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2.借代的种类
(1)特征代本体
如:①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天上的风筝花花绿绿:有"老鹰",有"鹦鹉",有"仙鹤"....
③高个子比秃头和椭圆脸走得快。
(2)人名代著作
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3)绰号代本人
如:"芦柴棒",去烧火!
(4)具体代抽象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5)专名代泛称
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6)整体代个别
如:"老奶奶,我叫小学生。"
(7)用事物的标志代替本体
如:红领巾扶起老爷爷,并把他送过街。
(8)部分代整体
如:她看到一双脚进来了。
3.借代的作用
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四)夸张
1.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扩大或缩小。要求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给人以真实感,不能浮夸。
2.夸张的种类
(1)扩大夸张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缩小夸张
如:教室里静得连一根绣花针落在地上都能听见。
(3)超前夸张
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3.夸张的作用
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鲜明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感情态度,增加语言的生动性。
(五)对偶
1.对偶的特点
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就是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或相反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2.对偶的种类
按内容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等类型。
(1)正对
_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相对或相反的对偶形式。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
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对偶的作用
(1)形式整齐,结构对称,可以收到一种均衡的美感效果。
(2)词句凝练概括,富有表现力,能够把相关事物间的关系表现得集中鲜明;使对立事物间的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3)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记忆。
(六)排比
1.排比的特点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2:排比的形式
(1)成分排比。如:延安的歌声是黑夜的火
把,雪天的煤炭,大早的甘霖。
(2)句子排比。如:童年像鸡尾酒,色彩斑斓,甜美之味令人回味;青年像冰镇的啤酒,色彩浓黑,清凉的同时又让人觉得苦涩;中年像烈性酒,纯净无色,辛辣之味使你五脏六腑都会灼热;老年像葡萄酒,久存弥香,滴滴让你感受到香中之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排比的作用
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七)设问
设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思考。
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八)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句之中。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打感叹号。
如:有这样的胸怀,还有什么容不下?
(九)双关句式
双关就是利用语音或语义的相连关系,使语句同时具备双重意义,造成言在此而意在彼、意在言外的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
(1)谐音双关。如:三九天穿裙子——美丽动(冻)人。
(2)语义双关。如:阿里山瓜子,一嗑就开心。
(十)反复句式
为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样的句子称为反复句。
(1)连续反复。如: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2)隔离反复。如: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一:和你说的话越来越少一段爱,从热爱走到不爱,中间是有过渡的。这个渐渐不爱的过程,就像温水煮青蛙,让人不易察觉,等到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后悔莫及。当女人和你说的话越来越少的时候,你就要警惕了,她的爱在慢慢减少。有时候,联系次数和爱对方成正比。越爱对方,联系越频繁,若是生疏,干脆不联系。二:忽视你以前
2025-08-13 01:44:19
《爱的五种能力》的作者赵永久说自己结婚头几年,他的妻子因为压力大总是忘记东西,而作者经常批评或指责妻子,结果妻子不仅没有改掉忘性大这个毛病,反而越来越严重。可是当作者改变自己的做法,看到妻子忘东西时装作没看到,不再责怪她,妻子慢慢地就不再忘记东西了。这是影响起了作用。影响的前提是允许,作者允许自己的
2025-08-12 23:45:47
母子俩相依为命,从小,儿子就喜欢紧紧的贴着妈妈,走路时总是挽着妈妈的手。妈妈报怨道:你别粘我那么紧好不好,长大了,自己能走稳的。儿子默不做声。 日子一天天过,儿子一天天长大,妈妈一天天变老。儿子成家了,娶了媳妇,别人家的儿子是挽着媳妇的手走路。儿子却数十年如一日的挽着妈妈走。媳妇报怨儿子答:妈妈小
2025-08-12 20:18:49
作为男生,当女生说痛经的时候,该怎么回复最好?前段时间这个话题居然上了热搜,看了热度比较高的几个评论,真心觉得大姨妈痛,可以帮你鉴定一个男人到底值不值得爱!最优秀的回复:这是一万块,拿去买点热水嘘寒问暖,不如来笔巨款!不是说我们女生有多物质,给钱也是一种态度、一种关心啊,想到有了钱就能买买买,心情立
2025-08-12 18:43:33
孩子是两个人在一起的爱情结晶,也是婚姻的延续,但这种说法也仅仅是在婚后生子被定义为这样。而在婚前有了孩子,无论在肚子里还是已经落地,都会引人非议。奉子成婚不就是提前完成了生子的“任务”吗,为什么大家都会这种歧视的目光去对待?其实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忽略这些表面别人的意见来看,有了孩子再去结婚,这样的婚
2025-08-12 16:41:28
什么是好老公,以下这七条,你的老公能做到三条就算是个好老公了,一,给老婆足够的安全感,手机随时都是开机状态,即使不在身边,也能让你第一时间联系到他,对老婆交代的事情不怕麻烦,也许不会天天把爱挂在嘴上,但你需要它的时候它都在;二,每次吵架后会先服软,琐碎生活发生冲突,在所难免,但在与妻子发生争执和平添
2025-08-12 13: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