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子莫若父。
本句出自《管子·大匡》一篇。意在说明最了解子女的人就是养育他们的父母。父母与子女长期生活在一起,对子女的品德、性格、能力等诸多方面有着全面深刻而又细致入微的了解。此言有一定的真理性,因此被广为引用。
2、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本句出自《诗经·小雅·蓼莪》一诗,这是一首悼念父母恩德的诗歌。在这句话中,作者抒发其未能奉养父母至终老的遗憾。在后世,引用这句话来表达感念父母之恩的非常多。
3、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本句出自《诗经·小雅·蓼莪》一诗。这时那些幼年失去父母者的哀歌,表达的是人们对亲情的怀念与渴望。后来,人们就用“失怙”表示丧父;用“失恃”表示丧母;用“幼失怙恃”表示幼年时期父母双亡。
4、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
出自《孝经·圣治》。父子之间的亲情,体现的是人的天性,父子之爱里还包含敬意,父如严君,也体现出君臣之间的义理关系。
5、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能够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姐妹,这是做人的根本所在。
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出自春秋·鲁·孔子《论语》。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面要为他们的年龄长寿而感到高兴,另一面要为他们的衰老而感到忧愁。
7、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本句出自《论语·里仁》一篇。若是父母在世的话,身为子女者就不远游外地,即便是要出远门,也要有个明确的去处。这句话意在强调身为子女者,在父母健在之时不应远离父母,秉持着以方便行孝为主的行事原则。
8、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这句话出自西汉韩婴《韩诗外传》。树木不喜随风摆动太多,无奈劲风始终不肯停息,被吹得不停摇动。儿子长大了,希望能够奉养双亲,报答养育之情,但父母却已经离世。子女的孝亲心愿无法实现,留下了令人伤感的终生遗憾!这句话提醒我们尽孝道要趁早,不要等到父母去世,自己追悔莫及,落下遗憾。
9、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出自清代倪瑞璿诗《忆母》。暗地里时常流泪,想念着远方的亲人,只是担心母亲会思念孩儿留下更多的泪水。
10、如何淮上雁,不作一行飞。
出自元代萨都剌诗《九月七日舟次宝应县雨中与弟别》。为何我不能像那飞翔在淮河上空的大雁一样展翅高飞呢?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亲人离别的伤感之情。
一:和你说的话越来越少一段爱,从热爱走到不爱,中间是有过渡的。这个渐渐不爱的过程,就像温水煮青蛙,让人不易察觉,等到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后悔莫及。当女人和你说的话越来越少的时候,你就要警惕了,她的爱在慢慢减少。有时候,联系次数和爱对方成正比。越爱对方,联系越频繁,若是生疏,干脆不联系。二:忽视你以前
2025-08-13 01:44:19
《爱的五种能力》的作者赵永久说自己结婚头几年,他的妻子因为压力大总是忘记东西,而作者经常批评或指责妻子,结果妻子不仅没有改掉忘性大这个毛病,反而越来越严重。可是当作者改变自己的做法,看到妻子忘东西时装作没看到,不再责怪她,妻子慢慢地就不再忘记东西了。这是影响起了作用。影响的前提是允许,作者允许自己的
2025-08-12 23:45:47
母子俩相依为命,从小,儿子就喜欢紧紧的贴着妈妈,走路时总是挽着妈妈的手。妈妈报怨道:你别粘我那么紧好不好,长大了,自己能走稳的。儿子默不做声。 日子一天天过,儿子一天天长大,妈妈一天天变老。儿子成家了,娶了媳妇,别人家的儿子是挽着媳妇的手走路。儿子却数十年如一日的挽着妈妈走。媳妇报怨儿子答:妈妈小
2025-08-12 20:18:49
作为男生,当女生说痛经的时候,该怎么回复最好?前段时间这个话题居然上了热搜,看了热度比较高的几个评论,真心觉得大姨妈痛,可以帮你鉴定一个男人到底值不值得爱!最优秀的回复:这是一万块,拿去买点热水嘘寒问暖,不如来笔巨款!不是说我们女生有多物质,给钱也是一种态度、一种关心啊,想到有了钱就能买买买,心情立
2025-08-12 18:43:33
孩子是两个人在一起的爱情结晶,也是婚姻的延续,但这种说法也仅仅是在婚后生子被定义为这样。而在婚前有了孩子,无论在肚子里还是已经落地,都会引人非议。奉子成婚不就是提前完成了生子的“任务”吗,为什么大家都会这种歧视的目光去对待?其实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忽略这些表面别人的意见来看,有了孩子再去结婚,这样的婚
2025-08-12 16:41:28
什么是好老公,以下这七条,你的老公能做到三条就算是个好老公了,一,给老婆足够的安全感,手机随时都是开机状态,即使不在身边,也能让你第一时间联系到他,对老婆交代的事情不怕麻烦,也许不会天天把爱挂在嘴上,但你需要它的时候它都在;二,每次吵架后会先服软,琐碎生活发生冲突,在所难免,但在与妻子发生争执和平添
2025-08-12 13:0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