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关云长斩颜良诛文丑一定排的上号,但是可能大家都没想到,斩杀颜文二将,是出自曹操手下一位谋士的计策,关羽等人只是代行其事,他是谁?为何能够如此神机妙算呢?
熟知《三国演义》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朋友都知道,关羽于万千军中斩杀颜良,但殊不知,正史中是荀攸定下了计策,让曹操派遣关羽出阵的。
在《三国志》中记载,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派遣军队进攻白马,而先锋将军就是颜良,当时颜良已经威震河北,为此曹操专门带兵前往迎敌。
不过当时袁曹兵力悬殊,为了避免正面冲突,荀攸献计,让曹操在延津佯装过河,引诱颜良带兵追杀,自己则分兵偷袭。
听到此计后曹操火速兵分两路,一队由自己带兵,另一队则由张辽和关羽共同掌兵,双方在白马汇合,成功夹击袁军,关羽也借机斩杀颜良。
无独有偶,在《三国演义》中被写成是颜良结义兄弟的文丑也死在了荀攸的计策下,就在斩杀颜良后,曹操带兵继续前行,正巧遇到了文丑带领的五千袁军。
当时曹操因为分兵的缘故,手里只有600骑兵,为此荀攸专门表示,要乘胜歼敌,以绝后患,于是在曹军的猛烈冲锋下,袁军四散溃逃,文丑也死在乱军之中。
由此可见荀攸出谋划策的能力是非常强的。
不仅如此,由于算无遗策,荀攸一直都被曹操带在身边,官渡之战中,奇袭袁军粮草所在地就是荀攸的计策。
此后袁军谋士许攸来投降,全军上下都表示疑虑,正是荀攸和贾诩力排众议才成功说服了曹操。
当官渡之战结束后,袁氏子弟分兵对抗,为此荀攸表示应当逐个击破,此后平定冀州,斩杀袁谭都是荀攸的功劳。
所以曹操对荀攸的能力非常看重,专门册封荀攸为中军师和尚书令,并且对外称呼他为“谋主”。
不仅如此,荀攸在年轻的时候还是一个满腔热血的少年英雄,曾跟人一起谋划了刺杀董卓的策略。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祸国殃民,荀攸专门跟郑泰、种辑等人商量,荀攸表示“董卓无道,虽有兵众,然唯一匹夫,破之易尔”。
但是因为事情被泄露,参与谋划的人都被捕入狱,何颙因为过分担心慌忙自杀,而唯独荀攸不惊不惧,饮食谈话淡然自若。
此后正巧董卓覆灭,荀攸才得以被释放。
历史上的荀攸因为擅长谋划策略,曾提出过12奇策,但是因为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征讨孙权的路上染病去世,这些计策都没有流传于后世。
在他死后,曹操悲痛异常,每次提起他来都痛哭流涕,此后魏文帝曹丕专门在曹操的灵位旁边加放了荀攸的牌位,以示敬重。
陈寿在《三国志》之中给了荀攸和贾诩一样的评语,“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可以说是非常高的评价了。
牡丹花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因其花形美丽、花色丰富、香气浓郁而备受人们的喜爱。而在牡丹花的种植过程中,移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而为什么要在秋季移栽牡丹花呢?首先,秋季是牡丹花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其营养物质积累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牡丹花的根系开始积累营养物质,为下一年的生长发育打下基础。将牡
2025-05-06 03:23:34
第一:燃气泄漏:如果煤气炉或燃气管路存在泄漏,打火时会引发泄漏的燃气与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气体混合物,一旦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第二: 灶具问题:灶具本身存在故障或损坏,例如点火器故障、灶具喷嘴堵塞等,可能导致燃气无法正常燃烧,积聚在灶具周围,打火时容易引发爆炸。第三:人为操作不当:使用煤气炉时,如
2025-05-06 02:35:08
有一件现在装修必备的软装装饰,基本上家家都会用,那就是窗帘。可是窗帘究竟有哪些必要性呢?今天小编为大家揭秘窗帘的作用,让你对现代窗帘有个更深入的了解吧。1、装饰作用窗帘的装饰作用不容忽视;家里如果不挂窗帘会不会显得太过单调生硬;呢么安装窗帘以后会不会为室内空间增添几分趣味呢?2、保护隐私窗帘具有保护
2025-05-06 02:24:45
对于有过冰箱购买经历的人来说,一定对“直冷”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风冷”这两个名词并不陌生,但是如果真的要你详细解释一下“直冷”和“风冷”分别代表意思,也许大多数人能说的上来的也只有直冷冰箱是有霜的,而风冷冰箱是无霜的这么一点点。其实直冷与风冷是两种不同的制冷方式,他们的最大区别在于蒸发器结构。直冷冰箱
2025-05-06 01:04:57
冬季施工混凝土养护方法专有名词解释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浇筑并初凝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以促进混凝土的水化反应,加速其硬化过程,并防止混凝土因失水过快而产生干裂、冻害等问题。冬季施工:指在气温较低(特别是低于5℃)的环境下进行的混凝土施工。由于低温条件对混凝土的水化反应
2025-05-06 00:39:37
有不少人家里都安装了蹲便器,但是有些人对于卫生间蹲便器的安装有一些疑问,比如卫生间装蹲坑,为什么要抬高20?这个高度真的有必要吗?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我们整个空间看上去更加美观,如果蹲便器出现偏低的问题,后期可能还会导致管道的一些堵塞
2025-05-05 10: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