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爆发,袁世凯乘机连哄带吓,逼迫隆裕太后宣布清帝溥仪退位,他则如愿上位。从1912年到1916年病逝,袁世凯一直居住、工作在毗邻紫禁城的中南海。
如此近邻,加上旧为晚清大臣,袁世凯这位当朝新贵与逊帝溥仪,曾有了不少交集,留下一些令人唏嘘的往事。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溥仪颁发了清帝退位诏书。第二天,袁世凯公开登报声明赞成共和,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果然一诺千金,他立即向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提出辞呈。
2月15日,袁世凯接替孙中山,当上了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满清王朝没了,但根据之前各方认可的《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宣统皇帝的尊号却得以保存下来。
袁世凯虽是大总统,可无论是在私信还是公函中,还都恭敬地称溥仪为“大清皇帝陛下”···
在溥仪的记忆里,他在皇位上时是与袁世凯见过一次面的。
那个时候,溥仪虽然是皇上,但毕竟只是一个小孩子,根本不谙世事。
他后来写书时回忆:有一天,在养心殿的东暖阁里,隆裕太后坐在靠南窗的炕上,用手绢擦眼,面前地上的红毡子垫上跪着一个粗胖的老头子,也满脸泪痕。
溥仪回忆说:我坐在太后的右边,非常纳闷,不明白两个大人为什么哭。
这时,殿里除了我们三个,别无他人,安静得很。胖老头很响地一边抽缩着鼻子。一边说话,说的什么我全不懂。
后来我才知道,这个胖老头就是袁世凯。这是我(在位)看见袁世凯唯一的一次,也是袁世凯最后一次见太后。
如果别人没有对我说错的话,那么正是在这次,袁世凯向隆裕太后直接提出了退位的问题···。
让小皇帝印象深刻的这一天,实际是1912年1月16日。此时,南北方的议和已经接近完成,袁世凯只要劝退清朝的“孤儿寡母”,就可以做“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华盛顿”了。
事实上,袁世凯并没有多费口舌,他只是绘声绘色描绘一下法兰西革命的结局,隆裕就被“吓昏”了:“悔不随先帝早走,免遭这般惨局!再不同意共和,不同意逊位,恐日后我大清宗室皇族,荡然无存。”
袁世凯大功告成,兴高采烈,却差点乐极生悲。
他从紫禁城出来,行至东华门时,被埋伏在此的两组“革命党”刺客险些炸死。
刺客掷出了用炼乳罐头盒子做的炸弹,威力强大,杀伤卫士、行人二十余人,袁世凯的马车却侥幸躲过一劫。
原来,革命党内部意见纷杂,被袁世凯多次镇压的北方革命党人与南方革命党人意见迥异,他们希望除掉袁世凯,进而拿下北京城。
袁世凯借口东华门遇险事故,再不进宫,
公元1912年2月12日,溥仪的退位诏书一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王朝,结束了276年皇命,悄然倒塌在历史长河的洪流之中。
但民国成立,溥仪却成为历史上少数几个幸运的末代皇帝之一。
清朝灭亡之后,他不仅没有被新政权诛杀,反而得到了专门的优待。
被赶下皇位,他的生活仍是有滋有味的皇家模样。
原来,袁世凯答应隆裕太后,只要溥仪退位,每年会给他300万两银子当作是退位的补偿。
不料,听说每年只给皇室朝廷支付三百万津贴生活费,隆裕却不高兴了,她认为钱太少,要求再多加一百万。
袁世凯为了尽早当上大总统,不加思虑就答应了隆裕增加一百万的要求。
溥仪退位时,袁世凯要求皇帝退位诏书上必须加上一段话:“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
别小看这一句话,却保住了国家领土基本完整。否则,意外情况也未必不能不发生。
孙中山先生虽然反对袁世凯称帝,与他势不两立,但他对袁世凯这段话一直很佩服。
孙中山曾说:“此次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在《清室优待条件》的众多条款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清帝岁用400万两由民国政府拨发;清帝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400万两银子这笔岁费,实际对民国政府来说是一笔沉重负担。民国成立之初,袁世凯派人盘点清朝的府库,吃惊的发现仅有10个银板!
可见,清廷在灭亡之前,的确已是是一副空壳。
其实在咸丰帝时,朝廷国库就开始吃紧了。不停地战争,不停地割地赔款,然后是太平天国闹了10年。不管哪笔都是巨大的开销。后来鸦片战争赔了3800万两白银;中日马关条约又赔了2.3亿白银;后来更是一系列的赔款条。再算上利息,随便就是十几亿两白银。这相当于清代20年的财政收入打了水漂。
但袁世凯执政的四年中,第一年如数兑现了给小朝廷400万岁银,后三年也大部兑现了。到袁死后拨付岁费逐渐减少,基本名存实亡。迫使溥仪等人靠变卖皇宫珍宝玉器弥补费用缺口。
1913年10月6日,挟“二次革命”中击败革命党人之威,袁世凯操纵国会选他为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
当上了大总统,袁世凯不忘给溥仪写了一份报告。
这时候,中华民国大总统和大清逊位皇帝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优待条款并没有规定。
袁世凯这份报告的抬头,写着“中华民国大总统谨致书大清皇帝陛下”,结尾是“用特报告,并祝万福”。
由此揣摩,袁世凯此时是将溥仪和自己视作平等关系的。
一个“北京城”,同时有着两个性质截然相反政权,却毗邻而居;管理范围和权力也天壤之别,却又似乎彼此平等。这样的特殊存在,在中国历史上一时真是空前绝后。
袁世凯的报告,一方面告知溥仪:自己于中华民国二年十月六日(1913年10月6日)经国民公举为正式大总统并于是年十月十日受任;另一方面向溥仪示好:感激当年隆裕太后将政权交给了他。就任之后,将“恪守优待条件,使民国巩固,五族协和,庶有以慰大清隆裕皇太后在天之灵”。
接到袁世凯的报告,溥仪也不敢怠慢。
第二天,他即下旨,特派“清前大臣、贝勒衔固山贝子溥伦”于10月10日总统就职典礼举行当天,率领禁卫军军官四员,带着《大清皇帝致大总统函稿》,代表他前往致意。
在贺函中,溥仪还摆着皇帝的至尊,夸耀自己和隆裕太后当年将政权交给袁世凯可谓“付托之得人”,对袁世凯的当选“朕深慰之余,尤乐企盼深”。
袁世凯对溥仪派来的祝贺使者溥伦“接待如礼”,相当客气。不仅如此,他还以民国总统名义授予溥伦一等嘉禾章,作为他前来道贺的回报。
可当了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并不满足,他经历过封建王朝臣僚生涯,在脑子里君君臣臣那一套比谁都根深蒂固,心中一直燃烧着“皇帝梦”的欲火。
仅仅当了三年总统,他就冒着天下多数人的指责和反对,公然坐上了“洪宪皇帝”的龙椅。
从袁世凯当政伊始,就一再向紫禁城里的遗臣们表示热情,也给遗老们带来不少幻想。
袁世凯每年都派人给废帝溥仪拜年,连溥仪过生日的时候他也要派人祝贺。
经过袁世凯这样连续的捧场,前清遗老遗少们又活跃起来,已经消失的蟒袍补褂、红顶花翎又开始在街上出现了。
隆裕太后过生日,袁世凯派他的秘书长前来致贺,国书上写着:“大中华民国大总统致书大清帝国隆裕皇太后陛下。”
隆裕太后去世,袁世凯更是亲戴黑纱,并令全国下半旗一天···。
袁世凯的一系列举动,让遗老旧臣们感到兴奋,认为大清或许复辟有望了。
但是没有多久,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袁世凯并不是要扶持溥仪复辟大清,而是他自己想要当皇帝,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自己登基做铺垫。
袁世凯派人重新油缮了皇宫三大殿,派溥伦到宫中索要皇帝的仪仗和玉玺,在太和殿放置了西洋式的宝座。
而在1914年,袁世凯就已经开始品尝当皇帝的滋味了。
这年10月8日,时为升平署总管太监的狄盛宝向溥仪报告,醇亲王载沣、内务府总管大臣世续指示,袁世凯要借用“行头、切末、管箱人等”。
行头指演戏用的道具、衣服;“切末”又称“砌末”,是京剧各种道具的统称。
根据清宫升平署档案的记载,宣统五年这一年,袁世凯至少在八月十九日、九月十三日、十二月初七日,找清室借过三次行头。但他并没有亲自出面,而是通过溥仪的父亲载沣、当时的内务府大臣世续:第一次借了两天,第二次是借了三天,第三次是否归还就不得而知了。
袁世凯的一系列举动,让紫禁城小朝廷不知所措,太后们忙着拉拢溥伦的儿子毓崇,师傅们再也没有人敢小视毓崇了。
遗老、王爷、大臣们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保住优待条件,特给袁世凯发去了公文,表示赞同袁世凯称帝。
得到小朝廷支持的袁世凯,也亲笔在《清室优待条件》上写上:“先朝政权,未能保全,仅留尊号,至今耿耿。所有优待条件各节,无论何时,断乎不许变更,容当列入宪法。袁世凯志,乙卯孟冬。”
袁世凯还让自己的手下,步兵统领江朝宗向原摄政王、溥仪的父亲载沣和内务府大臣世续提出,让自己的三女儿袁静雪嫁给溥仪,借以拉近与清室的关系。
王爷和太妃们闻讯,谁也不敢反对,只好勉勉强表示接受照办。
据溥仪生父、前摄政王载沣的日记里记载,1915年11月16日(农历十月十日),袁世凯与四位太妃,商谈溥仪与袁世凯之女结亲事宜,商谈的结果是“均承认可”。
袁世凯一手笼络、一手限制前清皇室,在接连发布《禁售排满及诋毁前清书籍令》、《保护旗人公私财产文》、《保护皇室宗庙陵寝令》等示好举措的同时,他又把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收归民国。
1913年,还下令敦促皇室履行《优待条件》第三款,拟将小朝廷迁往颐和园。
袁世凯与逊帝溥仪的人生交集,着实既有礼尚往来,更有苦涩和悲凉。
(溥仪在御花园天一门前)
当时,仍住在紫禁城内的溥仪虽已退位,却照旧过着皇帝的生活,御茶膳房仍被保留,其用膳的奢侈程度毫不逊色从前的皇帝生活。
溥仪在大学士陆润庠和侍郎陈宝琛辅导下学习汉文,在都统伊克坦教导下学习满文,在庄士敦指导下学习英文。
除了读书外,就是恶作剧了。溥仪退位后仍在宫中使用宣统纪年,有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有内监,故臣赠谥,不改衣冠。触犯王法者由慎刑司处治。
鉴于溥仪的放肆,民国参政院于1914年11月提出“维持国体建议案”,要求政府对小朝廷予以管制。
袁世凯于是派人向溥仪提出七条“善后办法”:1、尊重中华民国,废止与国法令抵触行为;2、用民国纪年;3、赏赐只能用于家庭和家族,官民只能赐物,不能赐谥;4、皇室机关不能对人民发告示,给处分;5、皇室人员用民国服装;6、由民国司法厅办理宫内犯罪案件,执事、太监违规由专任内廷警卫的护军长官处理;7、裁内务府慎刑司。
小朝廷内部机构臃肿,用费浩繁,太监为非作歹,盗窃成风。溥仪不得不加以整顿,遣散内监,裁撤机构,削减官员。即使这样,有限的经费还是难以维持小朝廷,溥仪盗卖宫中金银玉器、名画等,便始于此时。
在《我的前半生》中,溥仪曾写到紫禁城的“响城”现象。
身居大内的他,能很清晰地听到外面小贩的沿街叫卖声,也有几次听到中南海的军乐演奏。
总管太监张谦和告诉溥仪,军乐声响,意味着袁世凯要吃饭了,“袁世凯吃饭的时候还奏乐,简直是‘钟鸣鼎食’,比皇上还神气!”
晚清朝廷曾经京剧盛行,袁世凯也被熏染。当年他被摄政王载沣罢官、回籍养伤的时候,就曾多次传京城名角如谭鑫培等到他隐居的河南洹上村唱“堂会”。
当上民国大总统后,袁世凯在秉承这一爱好的同时,开始迫不及待地借清宫升平署的行头等到中南海为其演戏,一尝“御用”的滋味。
1915年,袁世凯再也压抑不住对皇位的急迫向往,再加上手下官员们的鼓动,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决定过一把皇帝瘾。
当皇帝,就必须要有传国玉玺和皇帝权杖,这些东西哪里来呢?
袁世凯便把目光瞄准了溥仪。
作为紫禁城的邻居,袁世凯也算是给面子,派人进宫过来跟溥仪“借”这个传国玉玺。
这一借,皇室则觉得整个大清江山似乎就被袁世凯给借走了。
此时的溥仪早已吓破了胆,溥伦见到溥仪后,张口就索要代表皇帝威严的仪仗和玉玺。溥仪听到这话后,又恐惧,又心酸,又悲忿。
他担心"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袁世凯称帝后会将自己杀掉。吓得他躲在被窝里大哭三日。
从这以后,溥仪每天都魂不守舍,担心袁世凯突然派人来捉自己。一直等到袁世凯当上皇帝又被迫退位之后,才放下心来。
还有一件事,让溥仪也很气愤:
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去世。按照大清礼制,三年内属于国丧期间,就是像皇帝登基等大典也是“设乐不作”。而就这一年,袁世凯却在中南海大肆听戏,让逊帝溥仪心生“只见新人笑,不闻旧人哭”的凄惨之感。
袁书凯还用优待条款,换得溥仪支持他称帝的表态。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承认帝制。之前,他与逊帝溥仪作了一笔交易。
简单说,就是由清室表示拥护袁世凯称帝,袁世凯则承诺将优待前清皇室条件写入宪法。
为此,溥仪先派溥伦代表皇室和八旗向袁世凯上劝进表,此外又让内务府送给袁世凯一份正式公文,说:“现由全国国民代表决定君主立宪国体,并推戴大总统为中华帝国大皇帝,为除旧更新之计,作长治久安之谋,凡我皇室极表赞成。”
这一举动,果然换得了袁世凯亲笔写在优待条件上的一段跋语:先朝政权,未能保全,仅留尊号,至今耿耿。所有优待条件各节,无论何时断乎不许变更,容当列入宪法。袁世凯志,乙卯孟冬。
据说,很长一段时间,袁世凯的亲笔批示被外界误读为是在辛亥革命刚刚结束时为安慰隆裕太后而写的。如今,研究人员通过清宫档案核对,终于得以看到这一文件的原貌:
袁世凯的跋语,确实是亲笔写在优待条件上。袁世凯所批之优待条件和1912年时公布的八款清室优待条件完全一样。
“先朝政权”一段写在优待条件的封面上,而“袁世凯志,乙卯孟冬”则写在优待条件的最后一页。
根据溥仪父亲载沣的日记,袁世凯当时关于将三女儿许配给溥仪做皇后等建议,只是由于袁世凯不幸于1916年6月6日去世,这一建议才作罢,不然,溥仪就成了袁世凯的三女婿了。
袁世凯虽然在12月才称帝,但根据《载沣日记》得知:早在十月初十日(1915年11月16日),载沣就看到了袁世凯的这一批件,只是当时还秘而不宣而已。
载沣所说的“秘件”,就是袁世凯所写的跋语。
袁世凯称帝,将溥仪置于尬尴境地。因此,清皇室与溥仪已全然没有两年前祝贺他就任总统时的“朕深慰之余,尤乐企盼深”了。
相反,从最后“伏乞皇上圣鉴谨奏”更可以看出,此时的清皇室已经彻底向袁世凯称臣,以此换取清室优待条件的继续有效,换取能在紫禁城这个小朝廷里苟全性命。
袁世凯还曾一度觉得溥仪小朝廷的存在,是一件很“碍”眼睛的事情,多次劝说溥仪按照优待条款规定,赶快搬离紫禁城到颐和园居住。
可溥仪却一直未能听从其劝告,以“祖业难舍”为由,“无限拖延”。
年轻的溥仪在满清遗老遗少的帮衬之下,耍起了无赖,弄得袁世凯也无可奈何,毕竟对条约“咬文嚼字”,是满清遗老遗少们最擅长的把戏。
溥仪整天浸淫在“忠臣”的哭诉之下,恢复主业的想法从未断绝过。岂料,很快出了一位“重复河山”之“忠臣良将”,此人就是臭名昭著的辫帅张勋。
袁世凯死后的1917年6月,张勋借黎元洪和段祺瑞闹“府院之争”之机,以“调停”的借口率5000辫子军入京。
张勋入京“调停”是假,扶助溥仪复辟大清皇位是真。
他的倒行逆施,引来全国上下一片反对声浪。最终段祺瑞及各地援军打击之下,张勋的复辟闹剧仅维持了不到两周,就以失败告终。
张勋的复辟行为,不仅让自己付出了惨重代价,也给溥仪惹来了麻烦。
由于张勋复辟获得了溥仪的支持,溥仪也被北洋政府扣上了“帮凶”的帽子。他的行为违反了《清皇室优待条件》中的“大皇帝赞成共和”一条款,也让紫禁城的小朝廷处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日子更加不好过。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西北军阀冯玉祥被任命为“讨逆军”第三军总司令,出古北口迎战奉军。
10月23日,冯玉祥却率部倒戈,突然杀回北京,包围了总统府,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战并解除吴佩孚的职务,监禁了总统曹锟,宣布成立“国民军”。
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完成了辛亥革命“赶走皇帝”的未了任务,铲除了封建帝制复辟的祸根。
政变后,冯玉祥授意摄政内阁通过了《修正清室优待条件》,规定废除帝号,清室迁出紫禁城,溥仪被驱逐出皇宫。
溥仪此刻真是后悔不已,当初不如听从袁世凯迁出紫禁城的建议,也不至于落得无家可归。
冯玉祥随即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皇宫,对皇宫历代文物进行清点、保管,并于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
应该说,从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正式称为“故宫”。
冬天一到,天气逐渐转冷,很多朋友发现,窗户室内全是露水,用专业术语讲这是:门窗凝露。在网上搜罗了一大圈,发现类似问题的还真不少:网友A:我家做了一间中空钢化玻璃的阳光房,但经常早上有水蒸气滴下,而且天气冷的时候还有雾气,应该怎么解决呢?网友B:家里安装的系统门窗,中空玻璃室内结露正常吗?网友C:为何
2025-05-11 21:12:37
我们都知道小叶紫檀中金星紫檀是比较受欢迎的,由于紫檀成才时间长,导管在长期输送水分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沉积矿物质,在形成过程中与树胶、树脂、色素等包裹在一起,形成黄色的混合侵填体,砍伐后将心材表面打磨光滑,即可看到填充在导管中的黄色金星。 那小叶紫檀进行有银色的吗?小叶紫檀金星一直以来就有黄色和白
2025-05-11 20:16:13
作为一种新型的水管材料,PPR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水电装修时,常常需要它。它既可以用作冷水管,也可以用作热水管,那么今天跟随蚁族小编一起来学习下它的优点有哪些:1、卫生无毒:ppr管的原料是聚丙烯,无毒无味,可用于纯净水饮用管道系统。2、耐腐蚀、不结垢:ppr管跟水中的大多数离子和建筑材料种的化
2025-05-11 19:27:09
为什么有那么多新装修的房子,一天都没有住过就要卖掉呢?经常看到这样卖房子的信息:电梯房、精装修、家电家具齐全,一天未住,户型南北通透,双阳台的房子,现在低价贱卖。 一般这样的房子位置也不差,装修看起来也比较时尚,冰箱、洗衣机、沙发、床、柜子、窗帘……房间里所有的东西应有尽有,只需拎包入住就行。有的卖
2025-05-11 18:15:48
首先我们要知道,根据规定,陶瓷砖技术质量指标达不到GB/T4100-2006《陶瓷砖》国家标准要求的,即属于产品质量问题。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 相应的国家标准,所以在选购陶瓷砖的时候,最好向商家问清楚所购瓷砖实物的关键指标,必要时在合同或发票上表明执行的国家标准代号。同时保留好相关购买凭 证,产
2025-05-11 18:10:33
亲人去世后为什么要点长明灯?长明灯被视为逝者灵魂的象征。在丧葬过程中,与逝者灵堂上点燃长明灯被认为是给亡人照亮道路,帮助其顺利到达另一个世界,意味着逝者的灵魂得以保持完整,进行转世轮回。点燃长明灯也是家属对逝者的一种思念寄托,希望逝者能够在另一个世界找到回家的路。对于守孝的人来说,长明灯可以提供心理
2025-05-11 17:52:31